墨子說停了攻宋之後,原想即刻回往魯國的,但因為應該換還公輸般借他的衣裳,就隻好再到他的寓裏去。時候已是下午,主客都很覺得肚子餓,主人自然堅留他吃午飯--或者已經是夜飯,還勸他宿一宵。
"走是總得今天就走的,"墨子說。"明年再來,拿我的書來請楚王看一看。"(21)"你還不是講些行義麼?"公輸般道。"勞形苦心,扶危濟急,是賤人的東西,大人們不取的。他可是君王呀,老鄉!"
"那倒也不。絲麻米穀,都是賤人做出來的東西,大人們就都要。何況行義呢。"(22)"那可也是的,"公輸般高興的說。"我沒有見你的時候,想取宋;一見你,即使白送我宋國,如果不義,我也不要了……
"那可是我真送了你宋國了。"墨子也高興的說。"你如果一味行義,我還要送你天下哩!"(23)當主客談笑之間,午餐也擺好了,有魚,有肉,有酒。墨子不喝酒,也不吃魚,隻吃了一點肉。公輸般獨自喝著酒,看見客人不大動刀匕,過意不去,隻好勸他吃辣椒:
"請呀請呀!"他指著辣椒醬和大餅,懇切的說,"你嚐嚐,這還不壞。大蔥可不及我們那裏的肥……
公輸般喝過幾杯酒,更加高興了起來。
"我舟戰有鉤拒,你的義也有鉤拒麼?"他問道。
"我這義的鉤拒,比你那舟戰的鉤拒好。"墨子堅決的回答說。"我用愛來鉤,用恭來拒。不用愛鉤,是不相親的,不用恭拒,是要油滑的,不相親而又油滑,馬上就離散。所以互相愛,互相恭,就等於互相利。現在你用鉤去鉤人,人也用鉤來鉤你,你用拒去拒人,人也用拒來拒你,互相鉤,互相拒,也就等於互相害了。所以我這義的鉤拒,比你那舟戰的鉤拒好。"(24)"但是,老鄉,你一行義,可真幾乎把我的飯碗敲碎了!"公輸般碰了一個釘子之後,改口說,但也大約很有了一些酒意:他其實是不會喝酒的。
"但也比敲碎宋國的所有飯碗好。""可是我以後隻好做玩具了。老鄉,你等一等,我請你看一點玩意兒。"
他說著就跳起來,跑進後房去,好像是在翻箱子。不一會,又出來了,手裏拿著一隻木頭和竹片做成的喜鵲,交給墨子,口裏說道:
"隻要一開,可以飛三天。這倒還可以說是極巧的。"
"可是還不及木匠的做車輪,"墨子看了一看,就放在席子上,說。"他削三寸的木頭,就可以載重五十石。有利於人的,就是巧,就是好,不利於人的,就是拙,也就是壞的。"(25)"哦,我忘記了,"公輸般又碰了一個釘子,這才醒過來。"早該知道這正是你的話。"
"所以你還是一味的行義,"墨子看著他的眼睛,誠懇的說,"不但巧,連天下也是你的了。真是打擾了你大半天。我們明年再見罷。"
墨子說著,便取了小包裹,向主人告辭;公輸般知道他是留不住的,隻得放他走。送他出了大門之後,回進屋裏來,想了一想,便將雲梯的模型和木鵲都塞在後房的箱子裏。
墨子在歸途上,是走得較慢了,一則力乏,二則腳痛,三則幹糧已經吃完,難免覺得肚子餓,四則事情已經辦妥,不像來時的匆忙。然而比來時更晦氣:一進宋國界,就被搜檢了兩回;走近都城,又遇到募捐救國隊(26),募去了破包袱;到得南關外,又遭著大雨,到城門下想避避雨,被兩個執戈的巡兵趕開了,淋得一身濕,從此鼻子塞了十多天。
一九三四年八月作。
注釋:
(1)本篇在收入本書前沒有在報刊上發表過。
(2)子夏姓卜名商,春秋時衛國人,孔丘的弟子。
(3)公孫高古書中無可查考,當是作者虛擬的人名。
(4)墨子(約前468-前376)名翟,春秋戰國之際魯國人,曾為宋國大夫,我國古代思想家,墨家學派的創始者。他主張"兼愛",反對戰爭,具有"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孟軻語)的精神。他的著作有流傳至今的《墨子》共五十三篇,其中大半是他的弟子所記述的。《非攻》這篇主要即取材於《墨子·公輸》,原文如下:"公輸盤為楚造雲梯之械,成,將以攻宋。子墨子聞之,起於齊(按齊應作魯),行十日十夜而至於郢。見公輸盤,公輸盤曰:'夫子何命焉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願借子殺之。'公輸盤不說(悅)。子墨子曰:'請獻十金。'公輸盤曰:'吾義固不殺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請說之。吾從北方,聞子為梯,將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荊國(按即楚國)有餘於地,而不足於民,殺所不足,而爭所有餘,不可謂智;宋無罪而攻之;不可謂仁;知而不爭,不可謂忠;爭而不得,不可謂強;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公輸盤服。子墨子曰:'然乎,不已乎?'公輸盤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子墨子曰:'胡不見我於王?'公輸盤曰:'諾。'子墨子見王,曰:'今有人於此,舍其文軒,鄰有敝而欲竊之;舍其錦繡,鄰有短褐而欲竊之;舍其粱肉,鄰有糠糟而欲竊之:此為何若人?'王曰:'必為竊疾矣。'子墨子曰:'荊之地,方五千裏,宋之地,方五百裏,此猶文軒之與敝也;荊有雲夢,犀、兕、糜、鹿滿之,江漢之魚、、黿、鼉,為天下富,宋所為無雉、免、狐狸(按狐狸應作鮒魚)者也,此猶粱肉之與糠糟也;荊有長鬆、文梓、、豫章,宋無長木,此猶錦繡之與短褐也。臣以三事之攻宋也,為與此同類。臣見大王之必傷義而不得。'王曰:'善哉!雖然,公輸盤為我為雲梯,必取宋。'於是見公輸盤。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為械,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公輸盤之攻械盡,子墨子之守圉有餘。公輸盤詘,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問其故。子墨子曰:'公輸子之意,不過欲殺臣;殺臣,宋莫能守,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雖殺臣,不能絕也。'楚王曰:'善哉!吾請無攻宋矣。'子墨子歸,過宋,天雨,庇其閭中,守閭者不內(納)也。"按原文"臣以三事之攻宋也","三事"兩字,前人解釋不一;《戰國策·宋策》作"臣以王吏之攻宋",較為明白易解。在中作者寫作"王吏",當係根據《戰國策》。又,《公輸》敘墨翟隻守不攻;《呂氏春秋·慎大覽》高誘注則說:"公輸般九攻之,墨子九卻之;又令公輸般守備,墨子九下之。"中寫墨翟與公輸般迭為攻守,大概根據高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