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二三月(京劇劇中人一)常遇春
作者:潘善寶,加拿大籍。曾國藩有一方硯台,硯盒裏題銘“年年二三月”。這是一福辭,也是古詩中描寫春天美妙景色的句子,“二三月”常用來作為春天的代名詞。謎底“春”由“二三月”會意而得;“遇”字則在虛渾中被超脫帶出,清雅靈動,淡淡傳神;“常遇春”三字呼應謎麵,作常常遇到春天解。
常遇春是京劇《狀元印》中人物。《狀元印》劇情:元順帝用丞相薩敦之計,假設武科場,誘準備起義將領至都城,擬使自相殘殺後一網打盡。常遇春連敗眾英雄,奪得武狀元,又識破薩敦所置毒酒,保護朱元璋反出科場。元兵追擊,並放千斤閘以阻止。胡大海奮力托閘,眾皆闖出,奪盧溝橋,殺退元兵。
《狀元印》是一出武生戲,主角常遇春勾紫三塊瓦臉,戴紮巾穿箭衣,帶黑滿穿厚底。厲慧良擅演。他加大了表演難度,在下場門前邊橫放一桌子,左手持大槍,右手執馬鞭,使用了“飛腳過桌”的絕技以示越過城牆。他祖籍北京,滿族,出身梨園家庭,唱念做打全麵精到,尤以武戲的做打更為突出。重慶國共談判,蔣介石招待毛澤東的文藝晚會,就有厲慧良主演的京戲。傳人有馬少良、王立軍、王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