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學生提高課堂學習效益理論指導3(1 / 3)

第一章學生提高課堂學習效益理論指導3

9.提高學生上課學習效率的方法

課堂教學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中心環節,聽課顯然也是學生學習的中心環節,因此,指導學生掌握有效的聽課方法、提高聽課效率,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充分做好課前準備

(1)做好知識上的準備

知識上的準備主要是新課涉及到的有關書籍。知識的複雜準備與新知識的預習準備,對新知識的預習應主要抓住的難點,明確聽課重點,是一種重要準備。

孔子曰:“溫故而知新。”上課要接受新知識但也要溫習舊知識。預習的過程,是一種舊知識的溫習過程、準備過程,也是由舊知識向新知識過渡的過程,即溫舊納新的過程。學習某種新知識,要運用哪些舊知識,聯係哪些舊知識,哪些要做到重點準備,都要做到心中有數。隻有這樣,才能在聽課中把新知識納入舊知識體係之中,形成嶄新的知識結構。

(2)做好身體上的心理上的準備

上課學習,是一項艱苦的勞動,它需要學生有充沛旺盛的精力和健康的體力,為了做好身體上的準備,要求學生必須做到兩點:一是要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二是要注意飲食與營養衛生。

上課還要有良好的心理準備,這是一條多被學生忽視的十分重要的準備,實際上,學習過程是伴隨著學生的動機、情感、興趣、意誌、毅力和個性等心理因素參與的運動過程,其參與度與學習效率成正比。

學生上課的目的和情緒尤其重要,專家研究認為,學生隻有在目的非常明確,心情非常愉快的情況下,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習潛能,學習效果才能提高。

在這方麵,教師的責任主要表現為兩方麵:一是積極引導、激發學生的上述心理因素呈積極狀態,二是切忌授課前或授課中挫傷或壓抑學生的積極心理因素的發揮。設想,在課前或課堂上,由於一個學生不守紀律,教師大加訓斥,甚至辱罵、體罰,一人有過,全班陪訓,這不僅使有過學生聽課的積極心理狀態降到最低點,也使全班同學興致大減,哪裏還有良好的教學效果可言?

聽課要全神貫注

係統論原理告訴我們,學習新知識是接收信息、信息加工、信息貯存、信息輸出、信息反饋再到接收信息的循環往複的過程。在堂課裏,這種信息活動的過程不是一次,而是多次。

學習效率,取決於信息渠道的暢通與信息活動的質量。聽課是接收信息,是信息活動的第一道關口,能否全神貫注,決定信息接收的量和信息活動的質,決定整個學習過程的效率。

全神貫注地聽課,即高度集中注意力,充分調動多種感觀參與聽課,不一心二用。許多學習優秀的學生在課堂上全神貫注地聽課,不亂想,不亂動,不亂看,努力排除聽課幹擾,做到眼到、耳到、手到、心到;邊看,邊聽,邊想,邊寫,思維處於高度競技狀態之中。當然一堂課幾十分鍾始終保持全神貫注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同時,也是違背心理活動規律的。

一個成功的學習者,既能隨著教師講授的波瀾前進,也能在必要時,搞一點緩衝、舒展,自動調節,以作提神之用。學生可將注意力集中在教師對自己在預習中發現的難點的講授上,集中搞清教師講授思路;對於教師講授中自己已懂的部分,可以將大腦放鬆一瞬,以求調節興奮與抑製生理機製,以求注意力新的集中。

積極認真地思考

學習離不開思考,聽課是學生學習的一種主要形式,也離不開思考。“思則明,不思則暗”,沒有思考,理解新概念,掌握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係便是一句空話,聽課的實際意義也就不複存在。學與思是辯證統一的,相互轉換的。

學是接收、貯存信息,思是判斷、處理信息,思維總得有思維著的東西,思維著的東西即是學得的知識,知識便是思維的“原料”。

學是基礎,思是發展,學的過程即思的過程,學必思,思在學中,善思才算善學。愛因斯坦講:“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僅是一個數字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從新的角度看舊的問題,卻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誌著科學的真正進步。”

課堂上的積極認真思考,就是要思考所學內容的來龍去脈,它與舊知識的聯係以及在實際中的運用。

(1)要弄懂當堂的新知識

聽懂新知識是上課的目的,是發展智力的前提。那種聽課不求甚解,“當堂不懂課後補”的做法,既浪費時間,又於智力發展無益。何謂“懂”?一是把新知識的概念弄明白;二是把道理弄明白,即把新舊知識的內在聯係弄明白。

從係統論角度來認識這個問題,聽明白概念或結論是實現輸入信息有效性的保證,弄明白其道理即明白新舊知識的內在聯係是信息加工的過程;沒有聽懂作保證,即沒有輸出信息有效性作保證,信息加工便不可能進行,信息貯存、輸出、反饋也就不複存在,聽課也就失去了實際意義。

(2)要理清教師的思路

教師的思路,即教師講課過程中運用的思維形式、思維方法、思維規律。學生聽課不能僅滿足於把新知識弄懂,還應把教師講裸的思路理清。理清教師思路的意義在於,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學習如何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發展能力,掌握治學本領。這是我們研究學習方法的根本意義所在。

某位全國高考理科狀元曾說過:“聽課的目的,是把自己的思維方法與教師的做比較,找出差距,培養自己的思維能力。”可見,理清教師講課思路的重要意義。事實也證明,這種聽課方法也正是那些優秀學生所共同運用的方法。

(3)要善於問答

“學問學問,不問難以成學。”在課堂,必須設問,但也不可亂問,一定要認真思考,問到點子上,問到關鍵處。旨在尋求答案的問於培養能力無益,旨在尋求思路的問是善問之道,並有助於培養能力,學生在善問的同時,還要養成喜歡積極回答和善於口答教師在課堂上所提出問題的習慣。10.提高學生上課學習效率的技巧

學生的課堂學習有許多類型,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講,聽老師的講解還是一種最基本的學習方法。因此,我們在這裏主要討論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聽教師講解的策略問題。

要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保證能夠聽好教師的講解,並掌握教師講解的內容,一方麵應該主動的講解,充分發揮學習的主體性,另一方麵,應該注意運用一些科學的聽課方法和策略。在這裏,我們主要討論聽課的方法和策略的問題。

做好聽課的準備

聽課準備工作做得好壞,將直接影響聽課的質量。聽課的準備工作主要包括這樣幾個方麵的內容:

(1)知識的準備

這主要是通過預習的方法,了解自己是否掌握聽新課需要的知識,如果發現自己還不具備這種知識基礎,便要在聽課這前及時補上。這樣可以保證在教師講新課的時候“聽得”懂。

(2)物質的準備

教師在講課的時候,往往是根據課本的內容來講解的。另外,學生在具體的聽課過程中,對於一些重要的內容還將記錄下來。有時,教師講解需要一定的學習用具相配合。因此,學生在做聽課的準備工作時,還應該準備好使用的課本、筆記本和其它的學習用具。

(3)精神的準備

聽課的精神準備有兩方麵:一是調整好自己的心理狀態;二是注意勞逸結合,保證上課有充沛的精力。

集中注意力

閱讀、思維和觀察等一些學習活都是可以服從個人的意誌、能力和願望進行控製。但聽老師講解這種學習活動就不同它不可能自己進行有效的控製。這是因為,這種學習活動涉及到另外一個人,即教師。因此,在準備工作做好的基礎上,要聽好課,首先集中注意力。

學生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解學習內容,聽覺通道的暢通當然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僅僅把學習心理活動的主要著眼點放在“聽”的方麵還是不夠的。如果僅僅是“聽”,那麼,充其量是聽懂。聽懂不一定是掌握。從聽懂到掌握之間不定期存在一個思維過程的問題。

因此,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聽課的時候,不僅要帶耳朵,而且要“大腦”用“心”想。也就是聽課過程中,大腦思維活動一定跟上老師的講課節奏,才能保證高效的課堂學習效率。

聽課要有針對性

聽課的針對性是指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安排具體的聽課方法。這是聽課策略的一個重要的方麵。毫無疑問,要求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真正要符合班級內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需求,這僅僅是一種理想的境界,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很難做到這一點的。因此,學生在具體的聽課時,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運用一定的策略,調整自己的聽課活動。

積極的回答問題和提問題

教師在講解教學內容的過程中,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了解學生的學習現狀、效果,會向學生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或者會鼓勵學生提出相關的問題,對此,學生應該積極要求回答問題和提出問題,配合老師做好雙向的交流與溝通。

正確處理處理聽講和筆記的關係

聽課的過程中,作筆記是必要的,但是,“聽”和“記”畢竟是兩回事。注意力分配在聽課上麵,筆記就難以記全,而將注意力分配在記筆記上,聽課的質量就要下降。

因此,需要正確處理聽講和記筆記的關係我們認為,對於學生的聽課來講,正確的方法和策略是應該是“以聽為主,以記為輔”。聽課的主要注意力應該集中在"聽"的方麵。至於“記”的問題,隻需要記一些重要的東西。

聽課應該注意教師所用的方法

學生學習成績是多重的因素來決定的,學習態度是關鍵,學習方法的改進是促進因素。學習的動機、方法的使用與研究、學習效率的達成是互為牽扯的,猶如哲學家所研討的一些問題一樣,不能割裂來看,應該是統一的整體來看。是個係統工程,多因而成正果。

11.促進學生課上有效傾聽的方法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全方位、高質量、多層次地主動參與、自主學習。

課堂上,教師一味追求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總想讓學生多發言,活躍課堂氣氛,卻無形中忽略了傾聽的重要性,其實,傾聽遠比發言更重要。“聽”是人們一切語言交際活動中最重要、最基礎的環節,是人們獲取信息、求得知識的主要渠道。

隻愛自己說話而不傾聽別人說話的孩子是不可能學得好的,正所謂“一雙靈巧的耳朵勝過十張能說會道的嘴巴。”人的生存、學習、發展乃至創造,都必須有較好的聽力。

聽,是語文學習的精髓,培養傾聽能力對於小學生尤為重要,語文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學會傾聽,讓有效傾聽貫穿課堂始終,促進學生自主參與課堂學習,進而提高課堂實效。

言傳身教,樹立傾聽榜樣

“你上課要專心聽講啊。”當我們這樣提醒學生時,別忘了自己也要敞開心扉,打開耳朵,用心傾聽孩子的回答,傾聽孩子的心聲。教師隻有在課堂上實現真正的傾聽,才能喚起學生自主、積極地投入學習,使生命與生命呼應與交融。

教師以飽滿的熱情、專注的神情、欣賞的態度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的發言,不打斷、不製止、更不能取笑孩子,用足夠的耐心包容孩子,引導孩子多想多說,在不經意間巧妙加以引導,給予糾正,讓學生在輕鬆愉悅中樹立自信,掌握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