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節 你給哪個乞丐錢(3 / 3)

說到這裏我不妨再引用一些心理學結論。心理學研究表明,人與人性格中本來就有一個差異,那就是有些人更容易體會到別人的感受,而有些人對別人的感受不敏感。心理學家艾森克的人格研究中,發現了一個“精神質”維度,這個維度測量高分的人,就是對別人的感受不敏感。而在更近的西方心理學的“大五”人格特質研究中,類似的維度是“隨和/不隨和”,有不隨和特質的人也是對別人的感受不敏感。

孟子顯然是一個“低精神質”、“高隨和性”的人,這類人對別人的感受能夠更容易“感同身受”。因此,如果他們看到別人受苦,自己就會感受到不舒服,從而內心中有一種驅動力,希望能解除別人的痛苦,隨即讓自己的不舒服也得到緩解。對於這些人來說,助人就是助己,愛人就是愛己。對於他們來說,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很容易的,因為,當他們看到別人家的老人有困難時,他能夠很容易感受到那個人的痛苦,隨即就可以聯想到自己所愛的父母長輩。而相反另一些人,看到別人家的老人有困難時,感受不到對方的痛苦,所以也沒有多大的驅動力去伸出援手。對這些“高精神質”的人,我們就應該采用法律約束等其他的策略了。

假設有個孟子信徒說服高衙內:“你好色,應該想到林衝也好色,你不應該搶他的老婆。”

高衙內:“我正是按照孟子的教導做的,‘與民同之’,我要和林衝同享這個女人。”

“你這樣做,林衝會很生氣,你雖然快樂了,林衝不快樂,不如你另找女人,讓林衝保有自己的老婆,這樣大家都高興,‘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我就是喜歡林衝的老婆,林衝高不高興關我什麼事?誰說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我就喜歡看林衝不高興,看著他不高興但是拿我沒有辦法,我才能感覺到我的地位,我才快樂。”

還有一種情況,就算我更喜歡“眾樂樂”,但是當資源有限,有些人覺得你有了我就沒有的時候,或者你多了我就少了的時候,或者我就是貪多不厭,想要獨占的時候,也就顧不得別人了。而人的貪心一旦大起來,什麼時候是個夠呢?晉武帝司馬炎統一三國後,接受了另外兩國的嬪妃,後宮人數達到上萬人,以至於隻好乘羊車“信羊由韁”,羊停在哪個嬪妃房前就去哪裏。按道理來說,一個男人就算再怎麼神勇,也不需要這樣多的女性,但是,身體不需要的貪心需要。對人的貪心來說,“資源”永遠是有限的,很多人也就不可能“推己及人”了。

說到底,世界上沒有醫治百病的良藥。推己及人策略最適用的對象隻是這些人:他們本來就有愛心,隻不過愛心局限於親友和自己;有能力感受別人的感受;並非處於資源很缺乏時,並且貪心得到了克製;而且他們的親人並非正在和別人發生衝突。在這樣的情況下,身邊的人做一做“孟子說梁惠王”的事,還是有用的。如果不是這樣的情況,那麼,還是另想法子的好。否則,你會被人笑話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