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體驗用智慧成功說服別人(1 / 2)

陽光小語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能會常常遇到這樣一種情景:當我們在與別人就某個問題因為意見不一致而爭論時,盡管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但就是無論如何也不能說服對方,甚至有時還會被對方反駁得啞口無言;當我們周圍的人想做一件他自認為正確而實際不正確的事情時,我們可能想去說服他們,但卻不知道應該怎樣做才恰當。我們該怎麼辦呢?其實,不能說服別人的原因就是自己的說服能力存在不足,所以,我們要學會的應該是善於用智慧來說服別人。

說服別人需要智慧,說服別人也有一定的規律,說服別人還是一門交談與對話的藝術。在日常的人際交往中,需要說服別人的事情時常會遇到,甚至有很多人天天都在從事說服別人的工作:律師、推銷員、宣傳員、外交官甚至教師、醫師等人,他們很多時候都以不斷說服別人為己任。

在現實生活中,需要我們青少年說服的對象很多,比如,我們的父母、老師、朋友、同學、未來的上司、同事……有時候,在我們意外陷入困境時,我們更應該用智慧說服讓我們陷入困境的人們,以免發生我們不願意看到的嚴重後果。

但是,說服別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是需要充分的智慧。有這樣一個寓意深刻的故事:一天,一個行人走在路上,風和太陽打賭。風說:“我可以吹掉一個人的大衣。”太陽同意打這個賭。於是,風使勁地刮,而那個行人卻更用力地把大衣裹在自己身上。盡管風刮得越來越猛烈,但行人隻會把大衣裹得更緊。最後,風不得不放棄了。太陽說:“我知道應該怎樣做。”於是,太陽開始將溫暖的陽光灑在行人身上。幾分鍾後,行人慢慢鬆開了大衣。接著,太陽更溫暖地照耀著這個人。最後,行人將大衣完全脫掉。憑著自己的溫暖,太陽很快做到了風竭盡全力也沒有做到的事情。

這雖然是一個寓言故事,但我們卻可以從中得到很多啟示:說服他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為他人著想,幫助他們實現他們想達到的合理的願望,所以,說服別人需要智慧。當太陽和行人的想法一致,都認為應該脫掉大衣的時候,就等於把行人說服了。可以說,說服他人靠的是一種讚同,而不是像風一樣的征服企圖,更不是口若懸河和控製操縱。

一個牧羊人和一個獵人是鄰居。獵人家凶猛的獵狗經常跳過柵欄,襲擊牧羊人的羊群。牧羊人多次請獵人把獵狗關起來,但獵人隻是口頭上答應,而沒有實際行動。很快,狗又咬傷了幾隻小羊。

牧羊人忍無可忍了,他找到鎮上的法官評理。明理的法官聽了他的控訴說:“我可以處罰那個獵人,也可以發布法令讓他把狗鎖起來。但這樣你就多了一個敵人,而失去一個朋友。你是願意與敵人作鄰居還是與朋友為鄰居呢?”“當然願與朋友為鄰啊!”牧羊人肯定地說。於是,法官給牧羊人出了一個主意,並保證牧羊人的羊群不會再受到騷擾,他還會與獵人成為友好的鄰居。

牧羊人很興奮,一到家,他就按法官說的,挑選了3隻最可愛的小羊羔,送給獵人的3個孩子。看到小羊是如此的溫順可愛,孩子們如獲至寶,每天都在院子裏和小羊羔玩耍嬉戲。獵人怕獵狗會傷害孩子們的小羊,就做了個大鐵籠,把獵狗鎖了起來。從此,牧羊人的羊群再也沒有受到騷擾。獵人為了答謝牧羊人的好意,開始送各種野味給他,牧羊人也不時用羊肉和奶酪回贈獵人。兩人漸漸地成了很好的朋友。

所以說,要說服一個人,需要智慧,這種智慧會幫你找到最好的說服人的辦法:要為他人著想,讓他人能從你的努力中獲得益處。

有這樣一位老師,他所教的班級中,有個特長班。但特長班的學生中有的除了鍾情於自己的偏好以外,對其他各門學科學習的積極性並不高,上課經常打瞌睡。麵對這樣一種情況,他是怎樣說服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的呢?他這樣說:“一次上課,我給學生講了一則寓言故事:一天,一個人在海邊散步,忽然聽到一個聲音:撿一些貝殼和石頭放在你的口袋裏吧。他下意識地撿了些。回到家裏一看,那些石頭和貝殼全都變成了閃閃發光的金子。於是,他感到又高興又後悔:高興的是他畢竟撿到了一些,後悔的是他沒有撿更多。學習何嚐不是如此呢?如果我們能利用在校時的優越條件多學一些東西,何愁將來不能立足於社會呢?‘藝多不壓身’啊!”從此以後,學生的上課情況大有好轉。

那麼,這位老師的說服能力是從哪裏來的呢?其實,說服本身就是以求得對方的理解和行動為目的的談話活動,說服是一種過程。說服的最大特征,就在於引起對方的關注。如果把單方麵的想法強加在他人的頭上,說服一般不可能獲得成功。而這位老師正是很好地把握了這一點,引起了學生的關注和重視,學生理解後,化為一種行動的力量,從而讓老師達到了說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