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學校科技教學的指導1
1.學校開展科技課教學的意義
“科技人才的培養,基礎在教育”,誰掌握了麵向二十一世紀的教育,誰就能在二十一世紀的國際競爭中處於戰略主動地位,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科學的希望,擔同著科教興國的曆史重任。因此,把科技教育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從小學抓起,為培養未來的二十一世紀的人才打下基礎勢在必行。
現代科技實驗教材包涵的內容十分廣泛,貼近學生的生活,趣味性很強,是加強科技教育,提高學生創新素質的主渠道。這門課的開設必將增強我國少年兒童的科技意識,全麵提高科學文化素質,對從小培養少年兒童學習科學方法,樹立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從麵成為具有創造精神的,適應二十一世紀社會發展的建設人才打下基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就需要教師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充分激發學生對科技的好奇心,求知欲,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科技課上得生動活潑,情趣盎然,讓學生在自覺參與中求得自我發展,逐步學會做人,做個現代的人,做個科學的人。
然而有些教師往往沿用較陳舊的方法進行教學,這種教學過程中,教師處於中心位置,學生完全處於被動狀態,這種教學造成的弊端是顯而易見的,即灌輸多,方法呆板,教師費力,學生消極厭煩,嚴重地阻礙著教學效率的提高和學生創新素質的發展,素質教育的實施受到了極大的影響。隻有不斷創新才能迎接未來,這是世界各國在教育改革過程中達成的共識,小學現代科技是一門嶄新的學科,需要教師把創新教育觀念落到教學實踐中去,並在教學實踐中結合兒童的特點,創造性地運用教學方法和手段,將多種教學方法進行優化組合,實現教學方法的創新,用“創新性的教”為學生“創造地學”創造環境和條件,具體地說,就是教師運用行之有效的現代教學方法如:探究教學法、角色扮演法,情境教學法等,將科學發現的過程,簡潔地重演於課堂,指導學生動手、動腦,讓學生體驗作為學習主體,進行探索、發現和創造性思維的樂趣,從而使學生自行獲取知識、運用知識,享受首創成功的快樂,提高教育教學的的效果,培養具有科技創新素質的學生。
2.學校開展科技課教學的方法
健全組織構建科技教育體係
學校應深刻認識21世紀激烈的科技競爭,實質是教育的競爭、人才的競爭。學校開設現代科技課,就是要科技教育從娃娃抓起,培養他們對科技的興趣和求知欲,提高參與科技活動的能力,從而成為適應21世紀社會發展需要的建設人才。學校對科技教育工作十分重視,在認真學習借鑒外地經驗的基礎上,經過深入研究、多方論證,構建起一個較為全麵、係統持科技教育網絡。校長是這個係統的領導者,負責整個係統正常運轉的監控工作。下設科技教育領導小組,指導各實驗教師製定研究計劃與具體操作實施,通過紮實深入地研究和教學教育工作,最終把學校培養成“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適應21世紀發展的科技創新人才。”
抓好科技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
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保證。自進行實驗以來,學校領導堅持深入課堂,聽課指導教學,提高科技教育的質量;每星期抽出一天的業務學習時間,組織實驗教師一起學習現代科技實驗教材編寫總體構想,學習有關加強科技教育的文件和資料及有關的教參、教材等;每兩周彙報一次科技教育情況,期末要寫出1~2篇有見解、有創意的論文,並派教師到先進的學校參觀學習。同時學校還要聘請有關部門的技術人員作輔導教師,舉辦科技報告、講座,為實驗教師訂閱科技刊物,使教師的專業特長,自身素質有一定的提高。師資水平的提高能為科技教育的全麵實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落實課堂教學主渠道
科技教育的主陣地在學校,而傳播科學知識、培養科學意識、訓練科學思維,提高科技能力的主渠道在課堂在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上,我們采取了“一科為主,多科滲透”的辦法,現代科技是國家科委、國家教委新設的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一門重要基礎學科,主要任務是向學生進行現代科技啟蒙教育,為培養具有創造精神的,適應二十一世紀社會發展需要的建設人才奠定基礎,因而我們著力在優化科技課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提高現代科技教育質量方麵做了比較廣泛、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在學科滲透方麵,學校應要求教師在吃透教學大綱、教材的基礎上,認真挖掘教學內容中的科技教育因素,找出最佳滲透點和結合點,把科技教育納入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滲透,發揮各科教學的綜合功能,強化科技教育。
開展好科技教育活動
每周抽出一個下午的時間作為全校科技讀寫活動時間,讓學生從家裏或圖書館借來科技圖書,大家在一起互相傳閱、相互推薦,自由閱讀、自主摘抄。學校還可以定期舉辦手抄本、手抄報、故事演講大賽等活動,給同學們提供自我展示的舞台。學校還可以開設特色班,教授科技內容,在特色班教育活動中,學校應堅持做到“五定”、“四有”,即定時間、定地點、定教師、定計劃、定製度,有組織、有備課、有檢查、有成果,做到“實而不死”、“活而不亂”,促使學生人人參與、個人發展。為了激勵學生學科技、用科技,學校還應在每學期定一個月為“科技創新月”,通過舉辦科技知識講座、創造技法輔導,開展“四小”(小發明、小製造、小論文、小設想)評選等活動,豐富學生的科技知識,提高創造實踐能力,培養學科學、愛科學的思想情感。學校根據學生的活動情況,可評選出本學期的“科技星”和“科技先進班”。
3.學校科技課的創新教學
通過實驗研究出了適合新授課教學,科技活動方麵對於全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等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注意讓低年級學生在“玩中學”,高年級學生提倡在“想中學”,啟發學生在“做中學”,引導學生在“用中學”,主要采用的教學方法有:
探究式教學法
探究式教學法就是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創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情境,引導學生接觸各種問題的新奇現象,去尋找問題的因果關係,從而啟發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采用各種方法去做探究性的實驗活動,從中得出結論。運用探究式教學方法上課,教師不再是知識的灌輸者,而是學生認識客觀事物的指導者,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學生自己動腦、動手、動口,獨立思考,獨立探索,獨立創造,這不僅有利於學生自學能力的發展,而且有利於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和獨創精神的發展。如:教學《穩不穩》一課“不倒翁”為什麼總是搖搖晃晃不倒呢?這裏麵有什麼秘密嗎?出於好奇,學生很想知道這個秘密,為解開這個謎,我鼓勵學生自己想辦法去研究,學生通過動腦,動手去獲取知識,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學生自己探索不隻是學生學會了,更主要的是學生會學了。在此基礎上,啟發、引導學生設計形式各樣的不倒翁。通過探究式教學方法的運用,學生不但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而且還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及想象力、創造力得到了有效的鍛煉和提高。
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用演出的方法來組織開展教學。要運用小品、短劇或實況模擬等形式,寓科技教育於表演過程中,把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巧妙地結合起來,使教學過程生活化、藝術化。使學生在角色扮演和角色交往中,學習科學知識,激發科學興趣。角色扮演法使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中心,因此,對他們將要扮演的角色,師生需要共同策劃,從學生個性、能力、表現才能等方麵加以仔細選擇,啟發、引導學生對承擔的角色作一番研究,領會角色位置,角色所起的作用,角色反映的科學意義等,讓扮演者十分投入自己所承擔的角色。教師要及時提醒並靈活解決角色扮演中出現的問題,但必須注意避免對學生起支配作用,要放手讓他們去體驗角色,創造氛圍。例如在教學“我們生活在地球上”這一活動中,我們采用角色扮演法教學,課前把活動室布置成“地球——人類樂園”形式,在黑板上貼上世界地圖,在牆的四周掛上美麗的自然環境教學掛圖,教室裏放上地球儀,學生們戴上自製頭飾,扮演成農民、工人、博士、市長、漁民模樣,拿著自製道具組織科技活動;“漁民”講“魚兒離不開水,有水才能捕到魚”;“市長”說城市建設需要地球提供資源,“博士”則一臉學生地告訴大家“人類隻有一個地球”。通過運用角色扮演法組織有趣的科技活動深深地吸引了孩子們,激發了他們的思維,使他們認識了他們的地球,知道了地球是人類共有的家園,愛護地球、關心地球這是全世界人類的義務和責任,讓學生們為愛護地球獻計獻策。運用角色扮演法進行教學有利於學生個性的充分發揮和發展。
合作討論法
教學過程中通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相互協作、相互交流而獲得知識的方法。教學過程如果沒有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其過程往往流於形式,教學目的也無法落實,組織有效的“合作研討”能較好地解決教學效益問題。對於科技課上的科技討論,某此有爭議的問題,教師不要爭於下結論,而應當組織學生研討,給每個演機會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同學你一言,我一語,在研討爭論中獲得了知識。“合作研討法”不僅有助於促進學生的進步發展,而且使學生間的合作與競爭成為可能,使及時的反饋成為可能,使課堂呈現出生動活潑多姿多彩的合作場麵,而這種合作(其中也有競爭)正是學生學習和發展的動力,引導著學生積極地思維。一般在以下幾種情況下,組織學生進行合作研討;在得出規律性結論之前;在理解知識的關鍵處;在教材出現難點,學生理解受阻時;某些問題可能有多種答案或有多種解簽時都可以引導學生分組研討。教學實踐證明,合作研討法能使學生在多向交流中進行參與,喚起學生創造思維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