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學校化學教學的指導4
13.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
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現代技術應用於課堂教學,特別是計算機軟件進入課堂輔助教學,更是使現代教學手段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是,如何把傳統的教學手段與現代教學媒體有機地結合應用於課堂教學?對於化學學科,更有其特點。
輔助教學之媒體、越簡單越好
在教學中,對於媒體的選擇,首先應根據具體教學內容而定,但是,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如果每節45分鍾的課,選擇的媒體太多太複雜,花時太長,那麼將很難完成教學任務。因此,媒體的選擇,隻要能夠說明問題,應越簡單越好。
講《碳的化學性質》時,將課本中“筆意”二字放大複印,上課時展示,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順利地引入新課。模型的展示,掛圖及活動掛圖的合理運用,均是一些簡單,卻不失為有效的教學媒體。
如有機化學中,運用甲烷、乙烯、乙炔的球棍模型來說明其分子結構及單、雙、叁鍵的特點,分析其化學性質,既直觀,又可以提高學生對有機物空間結構的想象能力。
實驗是一種最重要的教學媒體
化學是一門自然科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其理論的建立大多是通過實驗,從個別到一般,再到個別;或者實驗、假設、再實驗論證的過程。因此,在化學教學中,實驗是學生學習化學理論,掌握實驗操作技能,培養嚴謹的科學素質必不可少的過程。特別是在課堂教學中,實驗以其真實性、直觀性,給學生第一手感性材料,任何模擬、說明、比喻、描述,都必須基於實驗基礎上,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內容。
利用錄像實驗輔助教學真實可信
對於一些較複雜、有危險、要求高、時間長的實驗,不適合課堂演示,則拍成錄像,於課堂播放。這樣,既保證了實驗的真實性和直觀性,又便於觀察實驗現象,同時也提高了課堂密度。
如講《CO的性質》時,把家中的煤爐燃燒情況拍成錄像用於上課。又如講“碳還原二氧化碳”時,很多同學很難想象這個反應實驗該怎樣做。采用鐵管作為木炭還原二氧化碳的反應器,然後把實驗拍成2分鍾的錄像,這樣把一個複雜、反應時間長的實驗帶到課堂,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運用計算機軟件模擬化學反應原理效果好
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和變化規律的科學,化學概念及原理大多較為抽象。物質的微觀結構既看不見,又摸不著,且化學變化又是在原子的基礎上重新組合的結果。因此單靠語言和文字描述,學生較難理解。通過計算機軟件進行動畫模擬,能形象生動地表現分子、原子等微觀粒子的運動特征,變抽象為形象,讓學生直觀形象地認識微觀世界,更容易了解化學變化的實質,理解化學原理。
如解釋化學反應時,動畫模擬“白磷分子”和“氧分子”,再分別拆為原子,最後重新組合為“五氧化二磷分子”的過程。
又如:在做“Cu-Zn原電池”的演示實驗的同時,通過動畫模擬或使學生形象地看到電子運動方向及兩極電子得失的特點。這樣,既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物質的結構,理解化學變化的原理,也大大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吸引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
科學應用投影機,促進知識的掌握
在眾多的教學設備中,投影機有其獨特的優點,因此,備受教師青睞,也是各校及教師使用頻率較高的電教設備。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投影機的應用主要有兩方麵:即投影片和投影實驗。但在課堂中如何科學、合理地使用投影,讓學生更容易地掌握教材內容,首先應認真寫好教案,將投影次序,提什麼問題,講解分析的內容都編定。還必須把握投影時機,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從而突破教學難點。這樣才能恰當地指導學生觀察、分析、解決問題。
(1)投影片的製作。
使用各種媒體的目的,都是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因此,投影片的製作要立足於科學、準確地解決教材中的重點、難點,以助於改進教學方法和提高教學質量。在具體設計每一張投影片時,要明確投影片要解決的問題。
如介紹“電子雲”時,學生對電子雲模型中那麼多的“點”很難理解,通過投影疊片使學生理解電子雲模型的概念。而在介紹到“氯化氫製取裝置中尾氣吸收裝置”如何防止水倒吸時,製作成推拉片,讓學生形象地看到燒杯中液麵的變化。在複習“烴的衍生物”時利用投影片比較各種官能團的特征,幫助學生比較烴的各類衍生物的性質。
(2)應用投影觀察演示實驗。
眾所周知化學演示實驗是教師在課堂中的演示,因此,除前幾排的學生外,後麵的同學較難看到變化的現象。而投影機能把一些現象放大,幫助學生觀察。
如講“布朗運動”時,在大燒杯中盛1~2厘米高的水,放入一點鬆樹的花粉,利用投影觀察,可以減少近距離觀察時呼吸的幹擾;而講到“H2的製取原理”時用培養皿盛稀硫酸和鋅反應,利用投影觀察其反應放出氣泡的過程。都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由此可見,中學化學課堂教學中,可以利用的輔助教學的媒體種類較多。因此,合理科學地選擇媒體輔助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化學概念,理解化學原理,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14.利用“自學、引導”法進行化學教學
高中化學課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灌輸式”、“填鴨式”、“滿堂灌”等以練習記憶力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方法嚴重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限製了創新能力的培養,造成課堂活動機械、僵化、缺乏活力。“自學——引導”式教學則彌補了以上傳統教學方法的不足,體現了新課標的精神。
“自學——引導”式教學方法的模式及其優點
“自學——引導”式教學方法,顧名思義,就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課前預習了解教材內容,並對不解之處提出問題,教師根據學生所提問題通過個別答疑或課堂討論等方式為學生解決問題。
“自學——引導”式教學方法與傳統教學方法相比,它著重在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充分體現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則起引導作用,引導學生有目的的進行預習提出問題,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當今是知識經濟時代,教育的四大功能是:“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新的高中化學課程理念強調通過化學教學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愛好,強化科學探究的意識,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在國際競爭中,是否具有創新能力,已成為一個民族是否具有競爭力的要害。而提問題的能力一定程度上說就是創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礎。正如愛因斯坦所說的“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有問題、才會有思考、有了思考,才有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但目前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大多還是老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記,教師問、學生答的教學模式。
這樣長期下去,學生也就成了習慣,還樂於接受這種被動、消極的學習方式。就現在各地區開展的一些優質課觀摩或比賽活動中,也難得一見有學生在課堂上“敢”顛倒過來向老師提出教學之中碰到的一些問題,進行質疑或提出自己的看法。因此,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提問題能力是新課標的要求,而“自學——引導”式教學則是實現這一要求行之有效的方法。
“自學——引導”教學方法中的實施構想
“自學——引導”式教學方法在幾年前的高校教學中就已經出現了,與傳統教學方法相比其優勢是非常明顯,但要如何在中學教學中實施呢?由於中學生學習自主性不是很強,不能按要求完成預習任務,或是不懂怎樣提問;或是膽怯不敢提問;或是課堂討論不敢發言,甚至出現冷場。總之,要一下子完全改變以往教學模式是不可能的,隻能是有計劃有步驟地逐步適應。
(1)初步學會獨立解決問題階段。
教學的本質是教師指導學生把握知識,熟悉世界,發展自身的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遵循化學學科的規律,按照學生的水平,創設各種學習情景,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索,勤於動手,有效溝通,使學生通過自主學習,達到夯實基礎,把握規律,對所學知識的真正理解和靈活運用。
高一級學生在初中階段已經習慣了傳統的聽講、練習、教師校對和學生改錯的教學模式。學生大多數是處於一種被動接受的狀態,麵對問題時習慣於聽教師講解。久而久之,形成一種以教師為中心的學習模式,過分依靠教師,學習缺乏自主性,更談不上創新。基於以上分析,“自學——引導”教學方法在化學新課程教學中的實施,高一級上學期的前幾個星期應著重於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教師可在課前把每節的教學目標以問題的形式給學生,要求學生在課前作好預習並解決所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