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學生科普閱讀故事10
93.門捷列夫“夢”中得出元素周期表
門捷列夫於德國海德堡大學畢業後,拒絕了德國多個著名研究機構的聘請,毅然回國在彼得堡大學任教。
彼得堡大學的原教材十分陳舊,不能反映當時世界的最新成果。門捷列夫的第一個任務,就是趕快為學生們編寫一本係統的化學教材。門捷列夫在編寫這本名為《化學原理》的教材第一卷時十分順利,但在編撰第二卷“化學元素的描述”時,卻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麻煩。
當時,64種已知元素的內部結構已經被揭示出來,但還沒有人指出這些已知元素之間的關係。以前的教科書都隻是簡單地按各元素發現時間的先後,或者按它們在自然界含量的多少來排列。門捷列夫不希望自己的課堂成為雜貨鋪,胡亂對學生們介紹一通。而且,他還隱隱覺得,這些已知元素本身具有一種客觀存在的序列,自己的講義應該正確反映出這種科學規律。
可是,64種元素無論怎麼排,總無法找到它們之間的規律。門捷列夫一時不能找到第二卷的門徑,隻能一邊按舊的教材上課,一邊向學生們陳述自己的看法,同時加緊研究。
門捷列夫把記載著64種元素特征的卡片攤開在工作台上,像玩撲克牌般排了又拆,拆了又排,但始終無法解決自己追求的元素序列之迷。
一天,門捷列夫的好友,彼得堡大學地質學教授依諾斯特蘭采夫來拜訪他。
“您在忙什麼,在玩牌嗎?”依諾斯特蘭采夫見門捷列夫手裏拿著撲克牌的卡片,神情有些憂鬱地站在書桌邊。
別人在玩撲克牌的時候,或是興高采烈,或是漫不經心,可是沒有人會像門捷列夫那樣煞費苦心、絞盡腦汁的!
門捷列夫向依諾斯特蘭采夫說起了他的工作,最後,他有點沉痛地補充到:“一切都已經想好了,可還是不能製成表。”
門捷列夫感覺自己現在已經站在科學真理的大門口,卻總是找不到打開大門的鑰匙。轉眼到了第3個年頭,64張卡片早已換過兩遍。但還有那麼三四張無法跟門捷列夫設想的規律吻合。為了突破這最後一關,門捷列夫把自己關在工作室裏,一連三天三夜沒出門一步,也不讓任何人進門。他做出了無數種設想又一次次推翻,那三四個元素總無法順利排入表格。
夜深了,門捷列夫迷迷糊糊地睡著了。夢中,他還在繼續擺著3年多來魂牽夢察的元素表。他分明看到,那張表格上餘下的格子裏,幾種閃著奇異光澤的金屬正在閃現,它們閃著閃著,忽然間全不見了,格子裏一片空白。門捷列夫一下子驚醒過來,豁然開朗:這64種元素絕對不會是自然元素的全部!他急忙把夢中那幾個格子空出來,整個元素的序列立刻展現出它們固有的規律。門捷列夫終於完成了“元素周期表”,把自己的事業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門捷列夫把餘下的空格命名為“類硼”、“類鋁”、“類矽”,並預言了它們的特性和化學數據。17年後,科學家們分別在閃鋅礦裏提煉出新元素鍵,發現了新元素欽,又在銀礦石裏找到與銀共生的元素鍺,它們的化學特性分別跟門捷列夫描述的“類硼”、“類鋁”、“類矽”一模一樣,為“元素周期表”的完善提出了有力的佐證。
94.由老鼠引起發明的查理斯
世界上第一條地鐵是由蒸汽機車牽引的,車廂是木製的,車廂內用煤氣燈照明。因此,地鐵隧道內終日濃煙滾滾,氣味嗆人。蒸汽機排出的水蒸氣、燃料燃燒產生的煙霧、煤氣燈泄漏的煤氣全部聚集在隧道內。
即使這樣,這條原始的地鐵仍然是人類交通史上的極大突破,並且較好地緩解了當時英國倫敦的交通擁擠問題。
19世紀中葉的英國倫敦馬路窄小,人流如潮,遇到馬車通過,整條道路便被堵得水泄不通。
倫敦政府部門對這種交通狀況憂心忡忡,但又束手無措。無奈之下,他們決定廣泛征集改善交通狀況的良策。
這個時候,一位名叫查理斯的法官向政府提出了修建地下鐵道的建議。
查理斯每年不知要處理多少起因車輛擁擠引起的糾紛,對倫敦的交通擁擠深有體會。他認為,要改善城市交通狀態,必須提高人的流動速度。馬車載人少,而且速度慢,自然容易引起交通堵塞,所以必須使用速度更快的交通工具。
查理斯開始覺得用火車最理想,載人多,速度又快。但是,火車在城市裏怎麼跑呢?查理斯又陷入了深思。他不願就此罷休,力求尋找突破點。
就在查理斯冥思苦想的時侯,機遇來到了他的麵前。在他打掃家裏的衛生時,注意到牆角邊有一個老鼠洞口,一直通到牆外,查理斯沒有忽視這個現象,他的腦海中忽然迸發出一串智慧的火花:火車無法在地上行駛,那可不可以轉入地下行駛呢?
查理斯對這一設想進行了論證。經過縝密的分析,他認為“讓火車入地”這一方案完全可行。
1843年,查理斯向政府提交了這個提議。經過馬拉鬆式的論證,辦事拖遝的政府部門終於正式采納了查理斯的建議,組織了大約900名工人,開始修建地下鐵道。
沒想到,這個工程卻引起了居民們的恐慌和不滿。他們有的認為地下鐵道將危及地上房屋的安全;有的認為地下火車隨時都會出車禍。許多人還湧到政府,要求停止修建地下鐵道工程。
政府部門向居民反複解釋了工程的安全性,居民們才漸漸理解和支持。
地下鐵道建成後,在居民中掀起一股熱潮。許多居民出於好奇心,爭先恐後地乘坐地鐵。不過,最初的地鐵乘坐起來並不舒適,因此這股熱潮一過,幾乎就無人問津了。
1896年,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誕生了世界上第一輛電動地鐵列車。它沒有汙染,行駛速度快,深受人們的歡迎。此後,電動地鐵列車相繼出現在世界各大城市,成為人們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一直沿用到今天。
95.倫琴由一時疏忽到發現X射線
1888年,威廉·倫琴當上了維爾茨堡大學的校長。這個頭銜使倫琴感到煩惱,他覺得自己本質上隻是一位學者,隻熟悉實驗室,隻想去探尋大自然的奧秘。他的天職是豐富人類的知識寶庫,而不是在行政事務裏荒廢光陰。於是,威廉把一切惱人的事務都委派給自己的副手,讓校務委員會去決定一切,請他們在必要的時候才找自己,完成校長名義上必須完成的任務——在文件上簽上自己的姓名,而把屬於自己的時間全都用到了科學研究上。他覺得隻有這樣,才恢複了自我,生活也更加有意義。
1895年11月8日,這時的德國,天氣已經很冷了,倫琴在實驗室泡了一整天,研究的是陰極射線。為了使射線集中向一個方向集射,他在發射管外包了一張黑色的硬紙筒,這樣,除了一個方向,其他方向不會有射線溢出。
回家的路上,倫琴突然記不得自己是不是關上了電源。燈關了,電源不切斷,發射管便會損壞。這種馬馬虎虎的事已發生過好多次,他寧願再回實驗室一趟,也不願自己寶貴的實驗設備出毛病。
打開實驗室大門,倫琴立即看到,陰極發射管附近有微光。好險,幸虧自己決定回來,否則又得申請更換設備了。他正要去切斷電源,突然發覺那微光不正常,他已經能辨別室內部位,那種熒綠色的微光不僅不在安放發射管的地方,而且光色也不對。
倫琴打開電燈,看到發光體居然是儀器旁邊桌上的一塊紙屏,紙屏上,倫琴曾鍍過發光晶體,這種晶體在高能粒子流的放射下,會發出瑩綠的光。
哪來的高能射線流?陰極射線管四周套著黑色硬紙板圈,它根本不可能射向紙屏。為了把這莫明其妙的情況弄個水落石出,倫琴決定留在實驗室。
倫琴沒有切斷電源,隻是把燈關了,紙屏上的微光又出現了。接著,他把電源切斷,陰極發射管停止工作,那團瑩光立即消失。看來,陰級發射管居然還發射一種人的肉眼無法感知的、能夠穿透黑色硬紙板的射線束。
此時,倫琴猛然想起那一包無人拆動卻毫無道理爆光的感光片,不正是放在與紙屏同一張桌子上的嗎?那時還以為是感光片的問題,但現在看來,作怪的是同一種射線,一種倫琴從未知道的射線。倫琴開始意識到,一次偶然的疏忽,讓他站到了一種新的物理現象發現的大門口。
倫琴在實驗室一連住了十幾天,測試這種射線的特征。穿透力是測試的重點,他找來種種能隔開射線穿透的材料,把感光片貼在它們後麵,照射後拿去衝洗。金箔、銀箔、鐵片、木板,都一一試過,這些材料都擋不住未知射線的穿透。
最後一次,倫琴取來一塊小鉛板,它沒能完全遮沒感光片,他隻得用手扶住它。誰知底片衝洗出來以後,倫琴又意外地發現,底片上鉛板部分沒被感光,而自己那隻手,也在底片上留下了痕跡,留下的是自己手的骨骼圖像。結論已經有了:神秘的射線不能穿透鉛板,也不能穿透人的骨骼,因為骨骼主要是由鈣構成的,射線穿不透鈣質。
倫琴立即舉行了實驗結果報告會,到會的科學家裏,最激動的當數大學裏的醫學專家。他們從倫琴的實驗結果裏找到了一種強有力的科學手段。憑借倫琴的射線,醫學家可以穿透人的皮肉看到骨骼的真相,確定與骨骼有關的病情。而以前,他們隻能憑經驗,或者動手術切開皮肉才能看到真相。醫生們建議,把這種新發現的射線稱作“倫琴射線”,但倫琴當場表示:新射線的許多性質還不清楚,還要對射線作進一步的性質測試,因此他決定把射線稱作“X”射線。
96.4歲才會說話的物理學家伏特
伏特(1745~1827),意大利物理學家。1775年發明起電盤,1800年,發明電池。今天仍在使用的使電流動的運動驅動力的單位“伏特”就是以他的名字命的。
在意大利倫巴第住著一個沒落的貴族,伏特就是這家庭中的一員。除伏特外,他的7個兄弟姐妹長大後都參加了神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