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學生化學科學興趣培養4
23.凍冰棍
放暑假了,爸爸帶小傑到鄉下去看望爺爺、奶奶。小傑非常喜歡奶奶家。因為,每年暑假回來,都要和叔叔家的哥哥、弟弟一起下河去遊泳,去摸魚。小傑的“狗刨”式的遊泳技術就是哥哥教的。最有趣的要算是下河摸魚啦!哥哥摸的可熟練了,沉下去一會兒就摸上來一條。開始小傑學著哥哥的樣子,伏下身去,雙手向底下一抓,拿出水麵一看,是一堆爛水草。哥哥教給小傑摸魚的要領,偶爾小傑也能抓上一條來。
這天晌午,熾熱的陽光烤著大地,田裏的玉米葉都卷曲著,不敢“正視”火辣辣的太陽光,菜地裏豆角葉子、黃瓜葉子都變得軟綿綿的。
奶奶家的看門狗——花花,這時也趴在樹陰下,耷拉著舌頭,哧哧地喘著氣,不時地眯上眼睛。一會又機警地豎起兩耳,聽著什麼動靜。
這天,從上午8點開始停電,直到下午2點還沒來電,電扇隻好在一邊休息了。小傑和哥哥、弟弟正在堂屋裏玩跳棋,熱得他們用毛巾不停地抹著汗。
小傑疲倦地站起身來,拍拍腦門說:“這會功夫要是吃上點冰淇淋多舒服呀”!哥哥說:“農村裏沒有賣冰淇淋的!”小傑說:“沒有冰淇淋,冰棍也可以呀!”弟弟歎了口氣說:“冰棍也得去集市上去買,這麼熱的天,誰去呀?”哥哥看了看冰箱的冷凍盒,裏邊的冰塊全化成了水,說:“唉!沒辦法,沒有冰棍連個冰塊也別吃啦!”
忽然,哥哥像想起了什麼說:“各位想吃冰棍嗎?這好辦,本人有辦法凍冰棍。”小傑說:“別吹牛了。冰箱沒電,怎麼凍冰棍?”哥哥說:“本人就是有辦法,不用冰箱照樣凍冰棍。”小傑和弟弟異口同聲地問:“真的嗎?”哥哥說:“真的,咱從不說假話。”沉了一下又說:“不過,你們得聽我的指揮,叫你們幹什麼你們就得幹什麼。”小傑說:“好!”弟弟說:“行!”
接著哥哥給小傑和弟弟布置了任務:“你們找一個塑料桶,再找一根幹淨的竹棍兒或一根筷子代替也行,再晾一杯白糖水。”說完就出門走了。小傑和弟弟不知哥哥幹什麼去了!趕快找來一個塑料水桶,並找了一根細木棍兒,用清水洗淨,急切地盼望著哥哥回來。
一會兒,哥哥從外邊抱回來一大塊冰,哥哥說:“這是在小賣部賣肉的爺爺那買的。小傑和弟弟一見冰塊,趕緊過去,用雙手摸著,再用涼手拍拍腦門,真舒服呀!”
哥哥找來了錘子,當當幾下把大冰塊敲碎了,裝在水桶裏。然後拿起食鹽,嘩一下子倒了半袋,然後用雙手把它們混合均勻。又從抽屜裏拿出一個小塑料管。塑料管大約有15公分長,直徑有4公分吧!他把小木棍兒插入塑料管內。小傑和弟弟真是莫名其妙,不知道哥哥要變什麼魔術,兩個小腦袋一會扭向左邊,一會轉向右邊,跟著哥哥來回轉。哥哥向塑料管裏倒上一管晾涼的白糖水,把塑料管插在冰塊中,還不時地用手轉動幾下。弟弟實在忍不住了問:“哥哥,什麼時候能凍好冰棍呀?”哥哥熱得滿頭大汗,用手背抹抹汗水說:“快好了!”過了一會,哥哥把塑料小管拿出來,在桌子上磕了兩下,用力把小木棍兒一抽。嘿!看,一根冰棍製成了。哥哥把冰棍遞給了小傑說:“你是客人,你先吃吧!”小傑把冰棍拿到弟弟的嘴邊說:“小弟弟,你先吃。”弟弟上去就咬了一口說:“真甜!”小傑也咬了一口,含在嘴裏說:“真甜,就是太硬了。”哥哥也咬了一口說:“冰在嘴裏,涼在肚裏。”弟弟說:“哥哥,再凍一根吧!”哥哥說:“沒問題,再凍一根。”
接著哥哥又凍了一根冰棍兒。幾個小家夥玩得真開心。小傑問哥哥:“為什麼不用冰箱,隻是在冰裏加點鹽就能凍成冰棍呢?你跟誰學的?”
哥哥得意地說:“跟書上學的,我們學的化學課,其中有一部分是小實驗,就是這麼做的。我還能自製清涼飲料呢!”弟弟也拉住哥哥的手說:“哥,你給我們講講,為什麼冰裏要加鹽呢?鹽本身並不冷,怎麼能凍冰棍呢?”哥哥拉起另一種腔調,說:“行!我就用最通俗的話,給你們講講,你們一學就會。”
接著,哥哥就講起了這裏的奧妙。的確,食鹽本身並不冷,可是冰是冷的,要溶化成液體也就是水,就必須要有一定的溫度。從周圍吸取熱量後,自己溫度才能升高,開始溶化。而食鹽又溶解在這些冰水中,使得冰點降低。這樣帶有食鹽的冰塊,必須從周圍吸取大量的熱量。周圍供給熱量後,冰塊鹽水又會繼續溶化。這樣反複重複著吸收熱量和加快溶解的過程。周圍的溫度逐漸下降。有人做過實驗,在這一過程中,溫度甚至能降到零下20℃左右。在如此冷的環境中,糖水能不結冰嗎?有的商店就用食鹽加冰塊做製冷劑。
當然啦,製冷劑還有很多種,比如,二氧化碳在加壓冷卻的情況下,變成固體叫“幹冰”。幹冰就是一種製冷劑。它的優點是溶化後不會有水分,所以保存的物體不受潮。還有,把氮氣冷卻後變成液態氮,叫“液氮”,也是一種製冷劑等等。這些製冷劑在工業、農業、醫學方麵應用可廣啦!
24.金屬氫
氫在自然界100多種化學元素中可以稱得上“老大哥”了,因為其原子序數為1,所以即使對化學知識了解很少的人,也會首先想到它。氫也正是由於其得天獨厚的地位,因而引起了科學界的廣泛矚目。
氫作為化合物的形成存在於我們的周圍,已被人們廣泛認識,如我們飲用的水(H2O),就是同氫和氧化合而成的物質,我們胃內的胃酸即鹽酸(HCL)也是一種氫的化合物。其實在我們機體的細胞組織中含有的氫離子(H+)則更多了,它們在我們生命的活動中,起到重要作用。氫以非化合物形式存在,我們也對此有些了解,如液態的氫是目前航天領域中獨領風騷的動力燃料,其燃料所產生的熱能遠遠超過了我們現已知的可用性燃料,並且其體積小、重量輕,已成為航天器中最為理想的動力來源。
在氫為我們創造了大量的不朽傑作的同時,人們不禁又突發奇想,氫在常態下是以氣體的形式出現,能不能將其製成金屬呢?這種想法不是沒有科學道理的,因為與氫同屬一族的其他元素都是金屬,惟獨氫是氣體,這看起來似乎不應該,那麼有沒有什麼辦法將氫製成金屬呢?
英國物理學家貝納爾早在60多年前就曾做出一種預測,隻要有足夠的壓力,任何非金屬物質均能夠變成金屬。因為在極大的壓力下,可以使原子之間的化學鍵受到破壞,使原子間距縮小,從而原子間的相互作用大大加強,將原來隻能在一定分子軌道上運動的電子變成自由電子。這樣,該自由電子就變成各個原子所共有,從而形成具有自由電子的金屬了。按照貝納爾的設想,科學家們便著手於這項巨大的工程研究,結果是令人驚奇的,科學家們在超高壓的作用下,已成功地將非金屬物質如磷、硒、硫等變成了金屬,使之成為了既有金屬光澤,又有良好導電性的金屬物質。進入20世紀80年代,科學家們又成功地將氖氣在32萬大氣壓和32K的條件下變成了金屬氖,隨後又在100萬大氣壓下成功地製成了具有金屬光澤的氧。於是人們又開始向更高的尖端進發了,他們要製出金屬的氫。
據科學家分析,金屬氫將具有極為特殊的性質,如常溫超導性、高導熱性以及高儲能密度。當然,這些僅僅是科學家們的推測,至於金屬一旦製成,是否真的像人們所想象的那樣,目前還一無所知。人們一次次的嚐試均失敗了,然而這更激發了科學家們的鬥誌和探求精神,終於人們在超高壓壓力機下得到了一線希望。當超高壓壓力機達到100萬個大氣壓時,人們在兩個壓砧之間通入純度極高的氫氣,並且將溫度降至44K時,奇跡發生了,人們終於在兩個壓砧之間得到了一種具有金屬光澤,(其電阻率不足原來百分之一的金屬氫)更值得欣慰的是,當人們將超高壓力減少時,其仍能穩定地處於金屬狀態,這無疑為那些苦苦探尋金屬氫的科學家們注入了一針強心劑,於是他們又開始向更新的階梯攀登。但是,目前擺在我們麵前的困難還很多,如超高壓機的研製、開發,金屬氫常溫下能否穩定存在,以及將來能否大批量地生產與製造,這一切我們無法告訴人們。至於這個美好的構想能否實現,還有待於時間來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