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天文科技館的發展介紹(2 / 3)

11星係群

尺度在100~200萬秒差距範圍由相互間有一定關聯的若幹星係組成的星係群體。星係群包含的星係數目約在100個之內,它是尺度和星係數都較小的星係團。星係群結構很鬆散,形狀也相當不規則,主要成員為旋渦星係、不規則星係和某些矮橢圓星係,巨橢圓星係和SO星係則很少。本星係群就是一個很著名的星係群。

12星團

恒星的集團。它是一個由10顆以上的恒星通過彼此之間的引力作用而聚集在一起的恒星群。星團可分為球狀星團和疏散星團兩種。球狀星團的各成員星球對稱地密集在一起,其中心的恒星密度比太陽附近的恒星密度約高1000倍,即使用最大的望遠鏡也不可能把球狀星團成員星分解成單顆的恒星。銀河係中的球狀星團大部分分布在銀暈中。球狀星團含有許多變星,是銀河係內很老的天體。疏散星團的成員星彼此角距離較大,一般都可以分布成單顆的恒星。疏散星團大部分分布在銀道帶附近的狹帶上,所以又名銀河星團。

13銀河

環繞星空的一條乳白色亮帶,是銀河係主體在天空上的投影。中國古稱天河、銀河、星河,英語直譯為“牛奶路”Milky Way。銀河共經過23個星座。用望遠鏡觀測,可以看到銀河是由為數眾多的恒星和星雲組成的。銀河在星空勾畫出輪廓不規則的帶,叫作銀道帶。銀道帶最寬處達30°,最窄處也隻有4°~5°。銀河係的主體是一個薄盤形的,由恒星和星際物質構成的大集體。

14銀河係

地球和太陽所在的恒星係統。它是一個普通的星係,因其投影在天球上的乳白亮帶——銀河而得名。銀河係呈盤狀,這個扁盤狀恒星係統稱為銀盤。銀盤上分布著呈旋渦結構的恒星、星係和星雲。有一大質量的核球居於銀盤中心。銀河質量約14×1011太陽質量,其中90%是恒星,10%是由氣體和塵埃組成的星際物質。銀河係整體作較差自轉。太陽處在距銀心約10千秒差距的銀盤中,以每秒250公裏的速度繞著銀心轉動,轉一周需25億年。伽俐略是第一個用望遠鏡發現銀河由恒星組成的人。按大爆炸宇宙理論,銀河係是由1010年前的大爆炸出現的引力不穩定而逐步形成的。

15太陽係

由太陽、大行星及其衛星、小行星、彗星、流星體和行星際物質構成的天體係統。太陽是太陽係的中心天體,占總質量的9986%,其他天體都在太陽的引力作用下繞其公轉。太陽係中隻有太陽是靠熱核反應發光發熱的恒星,其他天體要靠反射太陽光而發亮。

太陽係中的九大行星,按距太陽遠近排列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按性質不同可分為三類:類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體積和質量較小,平均密度最大,衛星少;巨行星(木星、土星)體積和質量最大,平均密度最小,衛星多,有行星環,自身能發紅外輻射;遠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的體積、質量、平均密度和衛星數目都介於前兩者之間,天王星與海王星也存在行星環。九大行星都在接近同一平麵的近圓形的橢圓軌道上,朝同一方向繞太陽公轉。

太陽係內還存在為數眾多的小質量天體。主要集中在火星和木星的軌道之間。已準確測出軌道並正式編號的小行星有3000多顆。另外,在行星際空間還彌漫著稀薄的氣體和塵埃,主要集中在黃道麵附近。

16太陽

太陽係的中心天體,是行星的光和熱的源泉。它是銀河係中的一顆普通恒星,位於距銀心約10千秒差距、銀道麵以北8秒差距處,並與其他恒星一起繞銀心轉動。

太陽是一個直徑約14×106公裏的氣體球,由於引力的作用,太陽的密度和溫度是向內增加的。表麵溫度約6000K,密度極其稀薄。太陽中心溫度超過15×107K,壓力約34×1012牛頓/厘米2,密度達160克/厘米3,在這種高溫、高壓、高密度的環境中發生著氫變為氦的熱核反應,釋放出大量的能量,這些能量主要以輻射的形式穩定地向空間發射,其中約22億分之一的能量到達地球,是地球上的生物所需要的光和熱的主要來源。

我們能夠直接觀測的是太陽的大氣層,它從裏向外可分為光球、色球、日冕三層。從總體來說,太陽是穩定的,但它的大氣層卻處於激烈的局部運動之中,黑子、耀斑等日麵活動現象就是這種運動的結果。太陽含量最豐富的元素是氫,其次是氦、氧、氮及其他金屬和非金屬元素。太陽的自轉非常緩慢,而且在不同緯度處自轉的周期不同。在赤道上,自轉一周要25天,而兩極附近自轉一周需35天。太陽的壽命估計為100億年,目前已度過了約50億年。

17行星

在偏心率不大的橢圓軌道上環繞太陽運行的,近似球形的天體。行星本身不發光,靠反射太陽光而發亮。行星在恒星背景上有明顯的相對運動,而且總是在黃道附近運動,行星存在一定的視圓麵,在大氣抖動下,不像點狀的恒星那樣閃爍不定。九大行星最先被認識的是水星、金星、火星和土星。地球是行星中的普通一員,但人類認識到這一點是在16世紀中葉哥白尼提出日心說之後。1781年發現了天王星。1846年發現海王星。距離太陽最遠的冥王星是1930年發現的。另外,太陽係內還存在眾多質量較小的行星——小行星,它們主要集中在火星和木星的軌道之間。除太陽外,其他恒星也可能有自己的行星,廣義上說,凡是環繞恒星運動的、質量未達到能產生熱核反應的主序星質量下限的近似球形的天體都可稱為行星。

18衛星

圍繞行星運動的天體。太陽係的九大行星中,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他大行星都已發現有衛星。截止到1990年,太陽係內的衛星已被確認的共有66顆,其中地球1顆、火星2顆、木星16顆、土星23顆、天王星15顆、海王星8顆、冥王星1顆。衛星除編號外,大多使用西方神話人物的名字命名。衛星本身不發光,隻能反射太陽光。衛星除隨行星一起繞太陽公轉外,還能自轉和繞行星轉動。衛星繞行星的轉動方向和行星繞太陽的轉動方向相同者,稱順行衛星,反之稱為逆行衛星。很多衛星(如月球)的自轉周期和它們繞行星轉動的周期相同,這種同步自轉現象是行星和衛星之間潮汐作用的結果。50年代起,人類還發射了為數眾多的人造地球衛星和人造行星衛星。軌道平麵與行星赤道麵的交角不大,繞行星轉動方向與行星自轉方向基本一致,軌道接近正圓形,並且與行星間的距離分布符合丟斯——波得定則的衛星叫規則衛星。不滿足以上條件的衛星稱為不規則衛星。

19月球

俗稱月亮。地球惟一的天然衛星,也是離地球最近的天體。月球直徑3476公裏,為地球的3/11。表麵積約為地球的1/14,體積相當於地球的1/49。平均密度相當於地球的3/5,表麵重力加速度是地球的1/6。月球的軌道呈橢圓形,它與地球的平均距離為384401±1公裏,約為地球周長的10倍。月球的自轉周期與繞地球公轉的周期相等,均為273天,因此,它總是以同一麵對著地球。月球上密布著大大小小的環形山,其中大的直徑達300公裏,小的不過是一些凹坑。月球正麵上直徑大於1公裏的環形山有33000多個。環形山大部分是由於火山活動形成的,少數由隕石撞擊而成。月球正麵,有50%的麵積看起來是暗淡的黑斑,稱為“海”,它們實際是開闊的平原。月球沒有大氣,更沒有生命存在。白天最高溫達+127℃,夜間溫度最低達-183℃。月球沒有明顯的磁場,不存在輻射帶。1969年7月20日美國的阿波羅11號登月艙第一次將人類帶到了月球。截至1992年底,人類已實現了6次成功的登月飛行,有12名宇航員登上了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