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的生存發展同樣需要有戰略思想。從目前來看,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著重戰術、輕戰略,依賴經驗進行決策的思維定式。由於沒有明確的戰略意圖,許多中小企業經營方向迷失,經營領域模糊,經營的盲目性、投機性、隨意性突出,這直接導致了中小企業生存艱難,缺乏發展後勁。中小企業最致命的弱點就是市場決策的失誤。
在眾多的市場決策失誤中,最典型的失誤有四個。
第一,“船”小亂掉頭,缺乏戰略思考
許多中小企業的管理者,迷信“船小好調頭”,這山望著那山高,缺乏必要的風險意識,造成了“船”小亂掉頭的局麵,一會兒衝向東,一會兒駛向西,為了追求短期利益,盲目改變生產、經營方向,給企業帶來了不必要的損失。
造成“船”小亂掉頭的根本原因,在於缺乏戰略思考。不少中小企業經營者認為,戰略是大企業的事,我們不需要什麼戰略,因而憑自己的經驗,走一步看一步。他們更多的是相信“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其實這種看法是十分錯誤的。船小有船小的優勢,也有船小的劣勢。中小企業資金不雄厚,技術不先進,銷售渠道不穩定,如果“船”不斷掉頭,就要不斷放棄原有設備和原有的技術熟練工人,就要放棄原有原材料來源和產品銷路,造成資金的浪費。同時,不斷掉頭,會損壞企業的聲譽。實踐證明,中小企業的成長需要企業戰略的支撐。作為中小企業,如果要想不斷成長壯大,必須認清自己所處的位置,研究本企業的具體情況和企業所處行業的競爭狀況,並據此製定企業的發展目標、發展方向等,也就是企業戰略。“走一步看一步”的思想必然導致企業發展緩慢或停滯不前。
有一個非常慘痛的案例。湖北幸福集團創建於1979年,當年名為幸福服裝廠,靠7個人7台縫紉機,一年贏利5000元。以後幾年,他們舉債陸續從美國、日本引進了14條服裝生產線,其襯衫、西服兩大主導產品開始打入國際市場。1989年外資訂單達到8000萬元。1991年幸福村和幸福服裝廠村企合一,成立了幸福集團公司。他們先後投資3000萬元,建成了一片“渠成格、田成方、路成線、樹成行”的農田開發區和200棟農民別墅。一個現代化的中國幸福村屹立在江漢平原上。可惜好景不長,1993年這艘“船”開始了亂掉頭,之後災難接踵而至。集團先是看好鋁材市場,於是決定興建鋁材廠,僅用8個月的時間就投資1.2億元建成了日產10噸的鋁材加工廠。由於外購鋁錠、鋁棒供應不理想,於是決定建電解鋁廠。由於電力供應不足,為解決鋁廠的用電問題,又投資建小火電廠。當時小火電已經列為限製發展項目,電力部門強烈反對他們建小火電廠。他們頂風而上,購置三台5萬千瓦小機組,年發電能力達到15億千瓦時,而鋁廠自用電僅為6億千瓦時,三台小機組中有兩台閑置。為了解決剩餘電力的對外輸出和聯網問題,又必須建變電站。同時為了解決發電用煤的問題,專門成立了一個龐大的運煤車隊。當載重60噸的重型車無法通過簡易的鄉村公路時,他們計劃出資7000萬元修一條長40公裏連接高速公路的專用二級公路。當發電產生灰粉無法處理時,又計劃興辦一個水泥廠……這種遇到什麼就幹什麼,盲目的發展最終把幸福集團引入深淵。集團患上了嚴重投資饑渴症和資金饑渴症,最終導致管理嚴重危機,名存實亡。
這個案例讓我們想起美國管理學家德魯克的話:“沒有戰略的企業就像流浪漢一樣無家可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