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1 / 2)

研究院大院裏的這幢三層灰磚小樓,被稱為辦公樓,其實也是科研樓,教學樓,圖書館,資料館。就像食堂兼課堂、禮堂、電影院一樣,功能甚多,分工不細。目前這一百來位科技人員,每天都往返於宿舍樓(或帳篷)、食堂和辦公樓之間,除了睡眠(往往侵占睡眠)之外,絕大部分時間都用於學習,如饑似渴,靜悄悄地展開了一場偉大的學習運動--因為,中華民族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科研成果之一,將從這裏產生。

你不能說他們沒有認識到這一點。從毛澤東、周恩來、聶榮臻,到譚鐵矛、嚴立功,都清晰地預見到,這裏是新中國一個出人材、出成果的科學搖籃。當然還有另一個秘密的科學搖籃,那裏的科技人員正在學習和催生咱中國人自己的第一朵蘑菇雲。

每一個夜晚都是靜悄悄的。哨兵在院裏院外靜悄悄地遊動,背著上了刺刀的蘇式水連珠步槍,好像是有個規矩,除非萬不得已,此地不準有槍聲,免得引起外界注意,免得幹擾科技人員學習。月亮或路燈的寒光在刺刀尖上閃爍,一切都是靜悄悄的。

夜深了,辦公樓還是一片燈光。秦保國和幾位上校、中校,隻好挨屋動員這些燈下的讀書人,“回宿舍睡覺去吧!”

“十一點半啦,明天還要出早操!”

“年輕,也得愛護身體。”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嘛。”

“走啦走啦,我要關燈啦!”

這些軍官在部隊的時候可是叱吒風雲,令行禁止,毫不羅嗦的,如今來到知識分子成堆的地方當政委、指導員,被聶帥和譚鐵矛約束得連脾氣都變了,說話慢條斯理,連哄帶勸,最硬的話不過是“要關燈啦”,連拉帶拽,才把這些讀書人“請”出了辦公樓。天天如此,也真難為這些軍官了。

入冬了,天空飄著鵝毛大雪。忠誠的哨兵照常在雪地裏巡邏遊動。

科技人員離開宿舍樓之後,上校、中校們悄悄地來給各屋安裝煤球爐子。一間屋裏,馬全剛裝好鋅皮煙筒,秦保國就點火生爐子,譚愛軍的任務是在窗戶上安個風鬥,免得中煤氣。這也是一整套學問,譚鐵矛給秦保國打電話說,“北京人家家生爐子,可是年年都有人中煤氣。你給我開個黨委會,讓全體領導幹部去親自檢查煤球爐子,看看煙筒漏不漏氣。要是有一個科技人員讓煤氣熏了,我拿你是問!”

這是馬全的錯誤,他訂購的全套新爐具,竟然沒有按時到貨,下雪了,譚主任的電話也來了,這才匆匆忙忙地給各屋安爐子。秦保國把他狠批了一頓,批得馬全直哭,就別張揚啦,快安裝爐子吧,沒承想譚愛軍又來“檢查工作”了。

馬全怎麼也管不住自己的嘴,“姑娘,也真難為你啦,剛放寒假,又來這兒義務勞動啦!”

譚愛軍笑了,“豈隻勞動,我還有特殊任務哪--回家向我爸彙報:科技人員的宿舍,是不是每屋都生了火爐子,而且都有風鬥?我爸說,不少同誌是從南方來的,稍不注意,中了煤氣,那還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