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1 / 1)

深夜,北京郊區的一個軍用火車站增加了許多持槍的解放軍戰士,站台外麵五步一崗、十步一哨,一律臉朝外,戒備森嚴。

月台上燈光昏暗,幾位軍官在此肅立等候,一言不發。

遠處響起汽笛聲。火車頭的燈光由遠而近,雪白的光柱掃過月台之後,這裏更顯得昏暗了。

這是蘇聯老大哥運送導彈樣品的“專列”,正緩緩進站。不長,隻有兩節客車,兩節裝載導彈的特型車廂和餐車、守車。

“專列”還沒停穩,就有幾十名蘇聯紅軍的士兵和軍官快速跳下客車,他們手持輪盤槍,立即組成散兵線,將那兩節裝載導彈的特型車廂護衛起來。

兩位蘇聯軍官用手電筒掃視月台,極不禮貌地照在我方軍官的臉上--他們露出不愉快的表情,抬手遮擋電筒光。

蘇聯軍官走過來,我方軍官迎上前,互行軍禮,握手。然後,雙方軍官一起進入散兵的包圍圈內……

與此同時,宴會廳裏燈光明亮,大圓桌旁坐著譚鐵矛、女譯員小王,四十來歲的蘇聯專家組組長彼得,副組長伊凡和他的妻子、工程師兼譯員艾琳娜,還有秦保國、嚴立功、保衛部長祁永年上校和他的蘇軍同行亞曆山大上校。宴會剛開始,女服務員給大家斟茅台酒。

彼得用俄語問,“這是什麼酒?”

艾琳娜用流利的漢語翻譯,“彼得同誌問這是什麼酒?”

女服務員回答,“茅台酒。”

這話彼得聽得懂,翹起大拇指,高興地叫起來:“茅台!茅台!”

嚴立功已經跟彼得交談過,同行之間說話比較隨便,“看來,你一定喝過茅台酒啦?”

小王負責翻譯,俄語說得很地道。

彼得搖頭,“我早就聽說過茅台酒,比伏特加好得多。”

這由艾琳娜負責翻譯。雙方譯員各司其職,是國際慣例。

譚鐵矛起立,舉杯,“今天就用中國最好的茅台酒,為蘇聯專家組的同誌們洗塵。感謝蘇聯政府對我國的無私援助。為我們的合作成功,幹杯!”

全體起立,熱情碰杯,“幹杯!”

彼得一飲而盡,連聲叫好。

一名男服務員端來整隻烤鴨,當眾獻藝,熟練地片下鴨肉,這又引起蘇聯朋友近似歡呼的叫好聲。

彼得說,“這個,我也聽說過,北京烤鴨!很高興第一天就能吃到它。”

艾琳娜翻譯,招得大家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