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1 / 1)

小會議廳裏,方昆等衛星研究院的科技幹部已經彙報完畢。

周總理問:“聽了你們談的情況,是不是可以這樣概括:我國人造衛星的研製工作,開始走上了軌道?”

聶帥點頭,“可以這樣說。黨中央和毛主席交給我們的任務,兩彈一星,這三路兵馬,要形成並駕齊驅、互相促進、共同發展的局麵才好。”

譚鐵矛說,“衛星起步晚一點兒,從用途上講,種類很多,設計經驗不足,製造上對原材料和工藝的要求又非常嚴格,要跟導彈、原子彈並駕齊驅,還得下大力量抓緊才行。”

總理又問,“方昆同誌,你們自己的看法呢?是不是這樣?”

方昆回答,“完全讚成譚主任的意見。衛星的種類多,我們先從試驗衛星、氣象衛星這些比較簡單的入手,積累經驗,培養隊伍,再向偵察衛星、通訊衛星的設計製造前進。”

總理點頭,“由易到難,符合規律。要有一個紮實的發展規劃。”

秘書從室外進來,跟聶帥小聲說了兩句話。

總理看表,“要是他們兩家都到齊了,就請進來吧。”他喝口茶,“衛星的事就談到這兒。今天是兩個會,連著開,方昆你們也不要走。”

秘書領著秦保國、嚴立功、張繼業、範誌強等火箭研究院的同誌和穿軍服的核工業部的同誌進來。聶帥招呼他們坐下,說,“兩彈一星,三路兵馬,其實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周總理的記憶力特強,看著坐下來的這些中年科學家和將軍、校官,不但個個都有印象,而且能叫出多數人的名字。他發現了生麵孔,指著問,“這位最年輕的同誌叫什麼名字?”

張繼業有些緊張,左右看看,沒有更年輕的,趕緊站起來,譚鐵矛已經替他說了,“他叫張繼業,烈士的兒子,繼業--繼承父母的事業。”

周總理又詢問了他的年齡,專業,職務,高興地說:“蕭克十八歲當軍長,你二十五歲當總設計師助理,都很年輕。嚴立功同誌,你也是二十八歲當博士,三十歲當教授的嘛。我們的高科技隊伍,需要培養更多的青年專家。”說著,打手勢讓張繼業坐下來。

周總理把張繼業的名字寫到筆記本上,這也是他的習慣。然後說,“開會。導彈--蘇聯叫火箭,是強有力的運載工具,既可以發射常規彈頭,核彈頭,也可以把人造衛星送上太空軌道,所以聶老總說,兩彈一星,三路兵馬,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剛才譚鐵矛同誌說,衛星的種類多,用途很廣,所以,我國的火箭,今後的主要任務,就是發射各種型號的人造衛星,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好吧,請聶老總講一講今天的課題。”

聶帥表情嚴肅,“中央軍委批準,可以進行一次‘兩彈結合’的試驗。就是在我國境內,用我們自己設計的導彈,發射一枚原子彈。這既是導彈試驗,又是核試驗,也是兩彈結合的綜合試驗,牽涉的問題很多。先談談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