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立功回國效力將近三十年了,今天又肩負重任,赴美談判。目標明確,就是要爭取用中國的運載火箭,為澳大利亞發射美國製造的通訊衛星。遙想當年,在美國的同窗好友,包括親哥哥嚴立德教授在內,都不敢支持他貿然回國。事實上,所有的科技資料,儀器設備,他連一張紙片兒也沒能帶走。回到北京,孑然一身,周總理和鄧大姐請他到家裏吃飯,他說,“很慚愧,除了腦袋裏裝著的東西,聯邦調查局無法沒收之外,我一無所有。”總理笑了,“怎麼能說沒有呢?你還有一顆愛國心呀!”是的,就憑著這顆愛國心,他廢寢忘食地編寫油印的講義《導彈概論》,連聶帥、葉帥、陳庚大將都來聽課……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啊!今天,他手裏“攥著”新中國的係列火箭,來跟美國衛星公司的同行談判科技合作,共同投標,與強大的歐美火箭公司爭奪澳大利亞的發射合同。嚴立功此時的心情,可以借用毛澤東主席的名句:心潮逐浪高!
談判小組很精幹,除他之外,還有張繼業和唐誌友,個個會外語,不需要另派譯員。這三個人,雖然算不上老中青搭配--嚴總依然年富力強嘛,但卻是我國三代航天人。而且各具特色,一個是留美的博士,一個是留蘇的博士,一個是新中國自己培養的碩士。現在,他三人西裝革履,提著小件箱包,站在首都機場候機樓的滾動通道上。唐誌友忽然發現陳宜站在前麵,便追上去問他,“你去哪兒?”
“我去洛杉磯。你呢?”
“真巧,我們也是去洛杉磯。還是同一架飛機哩!”
“你們--還有誰?”
說著,下了滾道,唐誌友把陳宜介紹給兩位總設計師。陳宜特高興,“我是第一次出國,這可有了伴兒啦。”
進入衛星式候機室,四人坐在一起。唐誌友和陳宜談著分手後各自的經曆,自然也會談到杜曉蘭。嚴總、張總才聽明白了,這三個電子計算機專業的碩士研究生,都曾經分配到航天部門,結果隻留住了一個唐誌友。杜曉蘭去外企打雜,等於放棄了專業。陳宜的父母不讓他去試驗站,他考上了休斯敦大學,有獎學金,攻讀博士學位。嚴總心想,應該把這樣的年輕人再爭取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