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赦免高允(1 / 2)

兩名宿衛禦林軍押解著高允來到皇宮中,太武帝見到高允被五花大綁、披頭散發,憐才之心頓生。他沉著臉道:“皇兒,高允文弱之身,如何經得起這般折騰?還不趕緊給高允鬆綁?朕特許高允站著回話。”

太子拓跋晃慌忙對兩名宿衛禦林軍揮了揮手,兩名宿衛禦林軍不敢怠慢,立即給高允鬆綁,退出了宮殿。

高允拜伏在地,山呼萬歲,磕頭不已。太武帝慢條斯理地道 :“下跪者不是高允高太傅嗎?何事自縛進宮?”

高允跪拜道:“皇上,高允奉旨修《國記》,冒犯天威,罪當處死,故自請罪於皇上麵前,請皇上下旨,誅臣三族!”

太武帝心中驚訝,沒料到高允會如此說話,這和崔浩被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崔浩被抓時,太武帝也召其問話。崔浩自知處境不妙,竟於太武帝前嚇得語無倫次,甚至尿濕了褲檔。太武帝見此,頓生厭惡之心,揮手命人將崔浩押入天牢。

太子拓跋晃見太武帝臉色,心中暗喜,知馮媛所料不錯,太武帝有意寬恕高允,趕緊在旁求情道:“兒臣稟告父皇,中書侍郎高允已知其罪,求父皇憐惜其才,給高允一次改過自新的機會!”

太武帝微微點頭道:“《國記》崔浩所書,當與高允無關。”,太武帝故意這樣說,是因為心中已經決定赦免高允,隻要高允一口咬定《國記》為崔浩一人所為,與他無關,便可赦免高允而殺崔浩。

豈料高允高聲回答說:“稟告皇上,罪臣高允不敢欺主,當以實情告之。《國記》中的《太祖記》為前著作郎鄧淵所寫;《先帝記》以及《今記》,為臣與崔浩一同寫作。由於崔浩政事太多,隻是總裁修訂而已。至於注疏,為臣所作多於崔浩。”

太武帝大怒道:“這比崔浩的罪行還嚴重,朕怎能留給你一條活路!”

太子拓跋晃急道:“天威嚴重,高允是小臣,一時間迷亂失次,故而胡言亂語。兒臣先前問過高允幾次,他說《國記》都是崔浩寫的。”

太武帝心知太子拓跋晃力保高允,故意這樣說,於是順水推舟再次問高允道:“高允,此事果真如東宮太子說的那樣?”

高允道:“為臣才薄,謬參著作,犯觸天威,罪應滅族。為臣已經死到臨頭,決不敢虛妄。太子殿下因為臣為他講書時間很長,哀憐為臣,為臣求命。如皇上不問臣子,臣便沒有這番話。既問了,臣當如實對答,不敢絲毫迷亂。”

太武帝長歎一聲道:“高允,果良臣也!正直,這本已是人情所難,而高允你能臨死不移,這就更難了!而且以實對君,真是忠貞的臣子。像你剛才這一番話,朕寧願漏一有罪的人,也應該寬恕你。”

高允拜謝太武帝不殺之恩,太武帝欣然對太子拓跋晃言道:“高允世之良臣,當重用之。”

太武帝命令高允擬詔書,自崔浩以下、僮仆吏卒以上一百二十八人全部夷滅五族。高允卻仍跪於地下,不接太武帝口喻,對太武帝道:“崔浩所犯,還有沒有別的罪,臣不清楚。如隻是修《國記》這一項罪行,還不至於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