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媛對她哥哥馮熙耳語幾句,馮熙一臉錯愕地聽完後,連連點頭,匆匆告別馮媛而去。一個龐大周密的計劃由此開始實施,一心以為馮媛親如姐妹的李貴人由此也逐漸步向死亡的邊緣。
皇子拓跋弘由李貴人和馮貴人共同撫養,不知不覺間已經到了三歲。其他七位娘娘也分別生下了皇子和公主,生下公主的歡天喜地,生下皇子的倒也不那麼憂慮了,因為她們都看出了皇帝拓跋濬對皇子拓跋弘的寵愛。
拓跋弘為皇長子,其母李貴人又得皇帝寵幸,於情於理,都應該被立為太子。若拓跋弘被立為太子,則其他生下皇子的娘娘,就再也無‘立太子殺其母’的擔憂,相反還可能因為自己生下的是皇子,在拓跋弘被立太子、李貴人賜死後,還極有可能日後成為權傾後宮的皇太後。
李貴人本性善良忠厚,從不曾有害人之心。她見到兒子拓跋弘一天天長大,心中是憂喜交加。
李貴人當然知道北魏開國皇帝道武帝從漢武帝製而立下的‘立太子殺其母’的宮規,自從生下皇子後,心中也曾憂慮至極。
文成帝拓跋濬的父親、故太子拓跋晃,也就是在被立為太子後,其母被太武帝賜死。拓跋濬雖未立為太子,而是在朝臣除掉專權的宦官宗愛後被朝臣擁戴為皇帝的,可按北魏祖製,為防後黨,已經身為皇帝的文成帝還是不得不賜死了其生母,尊乳母常氏為保太後。
文成帝拓跋濬自幼飽讀儒家經典,孝心甚重,他身為皇帝尚不能保其母,一直引為心中之痛。雄心大略的文成帝拓跋濬在一戰而定柔然、平息幾場內亂後,決心文治天下。
欲改掉‘立太子殺其母’的陋規,是文成帝心中的一個夢想。雖然要改動祖製並不是易事,這得頂住朝中各種壓力,還極有可能引發江山不穩,但文成帝決心已下,一切隻待時機成熟。
李貴人在與文成帝纏綿之際,流露出害怕賜死的想法,文成帝憐愛李貴人,對李貴人說道:“愛妃休怕!朕為一國之君,未能保全生母,已為不孝,心中常自悔恨不已!愛妃今為朕生下皇子,雖朕喜之,欲立為太子,卻決不欲傷愛妃之身!”
李貴人幽幽地道:“皇上,立太子殺其母,為我大魏祖製。皇上雖貴為天子,恐亦不能動祖製而保全臣妾。”
拓跋濬摟著李貴人,撫摸著她細膩的肩膀道:“愛妃,朕亦知之。然朕為一國之君,不欲碌碌無為。當年漢武帝英明神武,強盛大漢,恐基業為宮爭而毀,故而立下此宮規。然其子孫雖然默守陳規,卻也終失大漢江山。此一時彼一時也,宮規亦得審天度勢而改,以順天意應民心。”
“我大魏開國以來,道武帝雖沿襲漢之宮規,‘立太子殺其母’,可亦未平息後宮之惑亂。可見治理天下,得應天順命,革除陋習。我大魏曆代皇帝,雖倡融鮮卑於漢,改製無數,奈始終未曾改掉後宮這一陋習。”
“朕為明君,當革除此一陋習。怎奈朕重儒家之禮,以盡孝道而為天下讚。保太後若在,朕不宜動此後宮之規。愛妃盡請放心,朕不立弘兒為太子,愛妃便無賜死之虞!待保太後百年之後,朕方立弘兒為太子,再廢除‘立太子殺其母’之陋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