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王陸麗聽得司衛監穆多候之言,不禁感慨道:“公之高義,世之賢士也!然公之義舉,世所不知,必唾罵公也!”
司衛監穆多候抱拳道:“昔日平原王於我有知遇之恩,穆多候無以為報!又乙渾專權,矯詔殺大臣,恣意妄為,亂我朝綱,天下之人,無不欲啖其肉、寢其皮,穆多候何惜一已名聲而明哲保身也?平原王可假托身體有恙,推托不往,即刻暗中聯絡諸王,趁赴京冬祭之日時,誅殺乙渾,拯救社稷!”
平原王陸麗沉吟道:“如能拖至冬祭,陸麗有足夠的時間做好充分準備。然乙渾既然矯詔,以皇帝命令我赴京秋季祭拜先帝,君為父,臣為子,焉有父死而子不往盡孝乎?吾決定前往京師,拜祭先帝,暗中令部下做好充分的準備,等我京師返回之日,即與諸王商議誅乙渾之計!”
司衛監穆多候大驚道:“乙渾既矯詔欲殺平原王,平原王何故以身入虎穴也?平原王切不可如此行事,望平原王三思!”
平原王陸麗並非漢人,得太武帝賜漢姓為陸,久有大功於朝廷,又是匡扶獻文帝即位之功臣,對北魏皇帝可謂是忠心耿耿,勞苦功高。昔日陸麗又助文成帝即位,於馮太後成為貴人,後又手鑄金人成為皇後亦有大恩,故陸麗在朝臣之中,地位和名望是相當的高。
他不相信乙渾敢在光天化日之下誅殺自己,亦不信朝廷之中,尚有中書令高允、司徒劉尼及司空和其奴等忠臣在卻不能阻止乙渾而保全自己。陸麗素重忠孝之名,任司衛監穆多候苦勸,卻不納其言,明知是乙渾矯詔,而欲鋌而走險親自前往京師拜祭文成帝。
平原王陸麗向屬下交待戰備事宜,又遣人密告諸王,欲在他秋祭從京師回來之後,作好準備,趁冬祭之日,聯合諸王誅殺乙渾。
司衛監穆多候苦勸無果,隻得引平原王一起赴京。
平原王陸麗剛至京師,先至朝堂之上,麵見各位大臣。司徒劉尼、司空和其奴見平原王至,皆心中大喜。他倆以為,憑平原王的特殊身份及與皇帝和太後的關係,當可麵見太後與皇帝,而揭乙渾之劣行。
獨有高允,見平原王無故返京,心中暗驚。他知朝堂之上乙渾耳目眾多,不敢明言,恐殃及已身,朝中重臣為乙渾一網打盡,從此再無製衡乙渾之人。
高允問平原王道:“平原王不在封地,緣何突然進京?”
平原王陸麗原本與高允有隙,然平三王之亂時,已把高允引為生死之交,故親熱地拉住高允的手道:“高大人,臣奉旨赴京,為秋祭之事。”
朝臣心中明白,此必是乙渾矯詔,引誘平原王前赴京師而欲加害。然乙渾京於朝堂之上,無人敢以言語明之。群臣心中歎惜,眼見朝廷又一棟梁即將為乙渾所害,無不痛罵為乙渾獻計的司衛監穆多候。
乙渾見平原王陸麗與朝臣一一打招呼,獨不理睬自己,心中更是憤怒。他對已升任殿中尚書的賈秀使了個眼色,賈秀心領神會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