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乙渾咆哮朝堂,群臣失色,皆不敢言。侍中趙範黯然而退,乙渾見此,頗為得意。
此時,中書令高允出班道:“丞相大人,今日朝堂,已非往昔。皇上親政,咱們做臣子的,豈可僭越?丞相大人,本官以為,吏部尚書拓跋雲之事,當由皇上聖斷!”
見高允如是說,司空和其奴、司徒劉尼皆言中書令大人之言甚善,群臣見狀,亦盡皆附和。乙渾自覺理虧,也不覺收聲,向獻文帝拜伏道:“臣乙渾冒犯天威,請皇上降罪!”
獻文帝見狀,心中已然有數。然群臣雖然惡乙渾者多,朝廷實權卻盡皆掌握於乙渾之手。他牢記馮太後之言,此時切不可急,以防乙渾反。
獻文帝拓跋弘道:“丞相請起,國之大事,聯皆賴丞相與諸位大人,豈能以小節而罪丞相也?”
乙渾謝恩而起,獻文帝道:“丞相,吏部尚書拓跋雲何在?為何今天不見上朝?”
乙渾於上朝之前,已派賈秀將吏部尚書府團團圍住。若不是獻文帝親政,乙渾早就矯詔殺了吏部尚書拓跋雲。現在皇帝親政,乙渾雖然沒把獻文帝放在眼中,但畢竟他目前沒作好充分的準備,麵子上的君臣之禮還得遵守。
乙渾也從賈秀之言,欲待獻文帝第一天親政之機便發難,向獻文帝討要聖旨,誅殺吏部尚書拓跋雲。
見皇帝問,乙渾躬身答道:“皇上,吏部尚書拓跋雲犯數罪,理應處死。故臣早上已令殿中尚書賈秀帶兵圍住拓跋雲府弟,隻待上朝奏明皇上,請得皇上聖旨而誅之!”
群臣聞言,皆大驚。前乙渾矯詔誅殺大臣,群臣心中尚希望皇上或太後出麵,鎮懾乙渾。如今天皇帝給乙渾所逼,真的下詔誅殺吏部尚書拓跋雲,那就成了天子所殺,而不是乙渾矯詔,恐怕朝臣之中,稍有不順乙渾意者,皆能為其所殺。百官震恐,皆惴惴不安在等等著眼前的小皇帝如何發落。
司徒劉尼與司空和其奴心中更是驚憂,皇帝年幼,如何能懂得朝事複雜?若皇帝為乙渾玩於股掌之上,隻怕大魏江山不保。
獨有中書令高允,麵露喜色。他心中暗思:“以馮太後之謀略,豈有不識乙渾不臣之心?太後攜皇帝上朝,吩咐皇上親政,自己退居後宮,不問政事,恐怕不那麼簡單。”
中書令高允料定,此必是馮太後以退為進之計。她令小皇帝上朝,以迷惑乙渾,自己則躲在幕後,看準機會給予乙渾致命一擊。故中書令高允認為,小皇帝雖然年幼,從未處理過朝政,但他必得太後麵授機宜,自有辦法對付乙渾,而保吏部尚書拓跋鬱不死。
獻文帝見乙渾回答已經帶兵圍住吏部尚書府,隻等自己下詔殺之,不覺暗暗心驚。他沒料到,連吏部尚書這樣的高官,乙渾都能輕易將其困住而欲殺之。幸好有太後三計付於自己,故小皇帝拓跋弘早就思有對策,心中並不慌張。
朝堂之上鴉雀無聲,文武百官都在靜靜等待獻文帝第一次處理朝政,發布詔命。獻文帝那鎮定自若的神色,令群心不禁大感驚訝。這完全不象一個未成年的孩子,渾身上下透露出一股君臨天下的氣勢,連乙渾都不禁大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