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渾於朝堂之上,屢次想殺不順從他的大臣,可每次都被獻文帝以居喪期間,不宜殺戮為由推托。當著百官之麵,乙渾於麵子上也隻得忍下一口氣,謀反的時機未成熟,他也不敢公然對獻文帝怎麼樣。獻文帝在朝,每天與群臣見麵,乙渾已經失去了矯詔殺大臣的機會。
朝臣見獻文帝屢次阻止乙渾殺大臣,心中已經雪亮。他們驚喜地發現,獻文帝雖然年幼,那看似孩童兒戲般的理由,卻有效地阻止了乙渾的胡作非為。看來,獻文帝第一次阻止乙渾殺吏部尚書拓跋雲並非偶然,而是一個巧妙的布局。
眾大臣開始仔細揣測獻文帝其他的做法,逐漸明白了獻文帝果然非常人可比,不升李奕而把掌管禁軍的賈秀提撥為吏部尚書,這正是巧妙地卡住了禁宮守衛力量的兩個重要的點。
眾臣不禁開始暗暗佩服獻文帝,隻有中書令高允、司徒劉尼、司空和其奴才意識到,獻文帝雖然聰明睿智,但畢竟沒有治理國家的經驗,看來這一切都是馮太後在幕後主使。他們興奮地感覺到,馮太後終於覺醒了,不再被乙渾欺瞞,已經暗中向乙渾撥出了利劍。
乙渾卻沒有意識到這一切是太後在幕後運籌帷幄,他雖然也感覺到了事情有些隱隱不妙,但他卻始終認為,這隻是小皇帝拓跋弘自己的主意。
乙渾感覺到小皇帝拓跋弘越來越難對付了,他雖是粗人,可也明白這其中的利害。眼見群臣已經從以前的不敢正視自己,變得越來越膽大,甚至經常有大臣站出來反對乙渾的施政,乙渾心中越發不安起來。
自己向皇帝提出的奏章,經常因為其他大臣的反駁而不得皇帝批準,而自己又沒法矯詔殺死那些不順從他的人,乙渾越來越感到自己的力量在被一步步削弱,百官幾乎都在一邊倒地向獻文帝傾斜。
本有賈秀為自己拿主意,可因為賈秀不得太尉一職,而與乙渾開始互相猜忌,乙渾的謀反戰車上,便缺少了一個重要的軍師。
乙渾心中害怕,欲趁自己手中掌握的力量還勝過皇帝時,公然起兵造反,奪了拓跋氏的天下。此時,尚書右仆射、南鄉公、安南將軍慕容白曜因為智勇雙全,而成為了乙渾最為倚重之人。
乙渾急召慕容白曜,密告其自己欲起兵謀反之舉。慕容白曜心中暗暗吃驚,他雖然喜愛錢財,又工於心計,在太武帝和文成帝時,一直夾緊尾巴做人,博得了兩任皇帝的好感,終於在獻文帝登基後,爬到了高位上,這時才開始放任起來,勾結乙渾。然而,慕容白曜雖然貪財,與乙渾接近隻是看準了他的權勢,想從中謀利而已,他對大魏的忠心倒也不假,自不能跟隨乙渾造反。
聽了乙渾的話語,慕容白曜嚇出了一聲冷汗。他隻是視乙渾為一權臣,也和文成帝眼光一樣,認為乙渾並無野心,對大魏忠心耿耿。如今聽得乙渾欲謀反之言,慕容白曜如何不心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