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太後交權(1 / 2)

最讓馮太後看上高允的是他的卓識遠見。當馮太後決定建立官學,以培養大批青年才俊,為將來改革打基礎時,高允適時向馮太後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秦漢至兩晉時期,朝廷對太學的老師隻要求通一門經典就行。高允認為,這樣的機製不利於人材的全麵培養,不管是太學還是官學,為人師表者必須要博關經典,得通幾部經典。

另外,為人師者還必須世覆忠清,必須審查一下父親爺爺是不是忠誠,有沒有道德間題。有間題不能當老師。為人師者年紀必須超過四十歲,然而在那個時代四十歲已經算相當大的年齡,輔助老師的助教也得年過三十。當時情況下,一人成博,全家光榮。

高允建議,必須改變這延續了幾百年的教育製度。他建議馮太後,大郡,郡學置博士二人,助教四人,學生招一百人。次郡博士二人助教四人,學生六十人。高允的方案中,最有現代意義的是,打破了對師資條件的年齡設定,使得一批有才華之士能以青壯之力而為人師。

高允這條件看起來死板,不過還有靈活性,如果樣樣特別好,口碑好,年紀不限了。北魏五百郡,為大魏朝培養儲備了大量人才。起用一批有文化的青年才俊,為日後改革奠定了人才基礎。

馮太後隻用了短短的時間,便確定了她的治國方針。這時,南朝劉宋趁北魏剛剛政權剛剛經過平叛乙渾謀反的波瀾,起兵犯境。

邊關告急,乙渾舊部幾個大將,雖然已得馮太後詔命,不予追究他們與乙渾的關係,拚死禦林以報馮太後的大恩,但仍是抵擋不住劉宋的大軍,接連損兵折將,連丟數城。

危急時刻,馮太後力排眾議,讓之前為乙渾頭號黨羽後又受到太後赦免的慕容白曜擔當抵擋南朝軍隊的重任。馮太後以皇帝之命,授給慕容白曜節杖,統管幾個州的軍隊,加爵為上黨公,權力非常大。

許多朝臣為之擔心,暗中向馮太後密奏,言慕容白曜與乙渾狼狽為奸,參與謀反,若授其大權,恐其作亂。馮太後於朝堂之上,公開向群臣言道:“眾愛卿勿疑,慕容白曜與乙渾結朋友為禍,然本宮以為,慕容白曜隻是貪性所致,其人實忠於我大魏,必無謀反之心。他雖犯錯,卻有才能。見本宮與皇上不追究於他,必心存感激之心,拚死以報。本宮以為,慕容白曜此次出征,必收奇效!”

群臣雖然對馮太後俱都心服,然對太後視慕容白曜之事上,卻是不敢置信。誰也沒想到,慕容白曜果然不辱使命,統兵出征後接連攻下四個城池,甚至攻下了北魏曆代皇帝多年來攻不下的山東曆城。

慕容白曜班時之時,馮太後與獻文帝親自出城相迎,晉升慕容白曜為濟南王。至此,朝中文武百官,無不對馮太後的能力和眼光心服口服。

鏟除了權臣乙渾,馮太後這次臨朝聽政,前後僅有十八個月的時間。她憑借多年宮中生活的閱曆和非凡的膽識,穩定了北魏動蕩的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