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三怕”
寫作夢工場
作者:江西一考生
奧數、英文、周樹人,逐一看去,皆是值得人深思細玩的課題。然而如今,有人談奧數色變,有人發“吾身為中國人,迫吾學英文,吾又不出國”之論,更有甚者,把魯迅先生的畫像信手塗鴨成“微笑的蒙娜麗莎”在同學之間得意地流傳。如此種種,原來可近可親或可賞的“東西”,卻滄落為可惡可恨可略可貶之物,何也?
急功近利的家長領著孩子們都圖望奧數圓孩子的“清華夢”,奧數變質了,奧數不再是精妙絕倫的數學聖殿,而是變成了求取名利的終南捷徑。無數幼童從小就“不讓英文輸在起跑線上”,為的不是陶冶心性擴展視野,而是賣弄腔調嘩眾取寵,自以為高人一等;而許多學子明明對魯迅不甚感興趣,偏要矯情地宣稱自己是周樹人的“忠實粉絲”。學子們對奧數、英文、周樹人的愛與恨,竟都不是發自內心的向往或來自根本的厭惡,而是因為它們同名利掛鉤,與分數同在,讓擅長者自以為是,薄弱者自卑自怨。
功利之心不僅熏染了家長們,更熏壞了孩子們。為了分數,家長們不得不扭曲孩子原有的喜好,而向“奧數周”獻媚;孩子們盡管無奈,卻也常有對自己“恨鐵不成鋼”的意味,於是,迫使自己使用“吃奶之力”努力學好。在功名與分數麵前,似乎一切“為難”都可以果斷地揮劍而斬,一切關乎“心之所願,意之所迫”的念頭都必須扼殺,隻有“六根清淨”地全力以赴,才能有最終的“好收成”,孩子們的眼中早已沒有了夢,有的隻是被“奧英周”折磨後的空洞,即便有淚有恨,多數也隻能是“吞聲躑躅不敢言”罷了。
奧數、英文、周樹人並不值得怕抑或恨,隻是人人都懷著以此求名求利的私心,隻能成功不許失敗的私念,難免讓它們變得“麵目可憎”,令人生厭生怨。唯有摒棄功利心態,解除拔苗助長的枷鎖,讓孩子們的心靈自由呼吸,才不致為了區區奧數、英文、周樹人而捶胸頓足、扼腕歎息、終日不寧了。
評點:何有湖
1.結構清晰,層層剝筍。本文開頭擷取三個小片斷,形象生動地描述出“三怕”的具體表現,並提出問題,吸引讀者;正文部分從學子、家長們心態的角度進行剖析,最後指出“怕都是由於人們急功近利的私心”的結論。全文一氣嗬成,水到渠成。2.語言犀利,論述生動。開頭言簡意賅,凝練而流暢;論述時多用駢式語句,優雅而生動;透露著作者對社會極強的洞察力與獨特的思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