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如蘭

寫作夢工場

作者:李璐瑤

“竹有節而無花,梅有花而無葉,鬆有葉而無香,惟蘭獨並有之。”蘭花開時形象生動,素雅怡人,與世無爭,芳潔自憐,有君子潔身自好的清高品格。

芝蘭生於幽穀不以無人而不香

儒家思想的王者孔子的地位是無與倫比的。在那戰火紛飛的年代,他周遊列國,推行“仁者愛人”的理想,十四年的光陰,如同朝露。孔子回想自己離開故土的十四年,顛沛流離,四處碰壁,“累累若喪家之犬”,空懷抱負而一籌莫展。恰在此時,路過一個山穀,他看到一株蘭花靜靜綻放在溪邊各色雜草中,芳香四溢,於是生發感慨,吟詩曰:“芝蘭生於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謂困厄而改節。”隻有心中懷有高潔平直的人,才會有在見到蘭花時油然而生的一種“知音”感。一株生長於深山幽穀之中的蘭花,清香淡雅,臨風搖曳,婀娜多姿,它那“不為無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瑣”的高潔品質,啟迪了孔子,更啟迪了我們,人生不必求仕途通達,隻追求胸中誌向的坦蕩足矣。

秋蘭兮青青綠葉兮紫莖

浪漫詩歌的開創者,騷體詩的集大成者——屈原,用天下最聖潔、最純淨、最寬容的水,洗刷掉了一切的驕傲、一切的恥辱。愛國詩人屈原,在他屢受毀謗、慘遭放逐的不幸際遇中,將他的滿腔愛國熱情化作了流傳千古的不朽詩篇。而在他的詩中,以蘭寄誌。在生活中,他以蘭花入香囊,與由心而發的高潔品質相得益彰。在屈原的筆下,蘭與蕙是被當作“美女”、“君子”、“賢人”等來加以歌頌的,歌頌他對祖國、情操、理想的向往與追求。在《離騷》、《九歌》、《九章》的眾多詩篇中,屈原視蘭如知音,寄托了自己與蘭花的知遇情懷,把蘭作為一種象征、一種寄寓、一種精神與品格的追求。

春蘭如美人不采羞自獻

豪放派詩人的代表,書畫成就渾然一體的傑出者——蘇軾,一個千古風流的人物。蘭花,帶給他的是一種“空杯”情懷。蘇軾博學多識,年輕時,自以為“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在經曆人生的磨難之後,心態發生轉變,變成一個空杯子,於是,便修改人生格言為“發奮識遍天下字,立誌讀盡人間書”。一個人,隻有清空人生的杯子,才能繼承和吸收更多的知識。優雅如蘭,謙遜如蘭,隻有骨子裏的沉澱與自身的修養,才是絕佳的境界。

蘭,從深山幽穀中飄然而至,搖曳春風,多麼的自由、浪漫、愜意啊!淡淡嬌姿,如美人婀娜靈秀,鳳眼顧盼生情,臨窗誦詞品賦。如君子孤高雅潔超脫,遠離塵世的喧囂浮躁,在寂寞清貧中實現高尚的完美。

評點:於海生

本文亮點有二:其一,以飽蘸激情的筆調詮釋了君子如蘭的內涵。優美而極富張力的文句,生動形象,蘊藉深刻,凸顯作者的古典文學功底和遣詞造句的能力。其二,采用小標題式行文結構,文章層次分明,條理清晰。結尾處既呼應了題目和文章的開頭,又聯係了材料,深化了主題,點明主旨:“君子孤高雅潔超脫,遠離塵世的喧囂浮躁,在寂寞清貧中實現高尚的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