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卷歸來話高考作文十大失誤
考試加油站
作者:江紅波
參加高考作文閱卷,對高中語文老師而言,是一份難得的收獲。在閱卷的過程中,筆者關注學生考場作文的失誤,記錄不同角度的問題,告知學生,將來考試時,必須引以為戒。
一、標題失誤惹人眼
標題是文章的眼睛,很多考生都精雕細刻,如琢如磨。可有些考生在標題上卻十分不小心。2013年安徽卷高考是材料作文,需要自己確定角度。有些考生在試卷上寫的都是《一切皆有可能》《為什麼不能這樣》《為什麼》等題目,太簡單輕率,若沒開門見山點題,閱卷老師必須把文章從頭看到尾,才知道寫的是什麼。更有甚者標題出現明顯的錯誤,如《成功需要感於創新》,該是“敢於”;《五彩夢想,自由遨翔》該是“翱翔”;《人生至境,秉乘心性》,該是“秉承”;《敢於置疑》,該是“質疑”。那觸目驚心的顯眼失誤,顯然不利於考生。
二、作文材料直接開頭
考生出於省事,或者因為黔驢技窮。“有人看到已經發生的事情,問:‘為什麼會這樣?’我卻夢想從未有過的事物,然後追問:‘為什麼不能這樣?’”將安徽卷作文題這則材料直接作為文章的題記,更有甚者是做為文章的開頭第一自然段。作文所提供的材料,一字不動的照搬抄下,缺少對材料內涵的理解,難以激起閱卷老師的興趣。
三、引用材料錯誤百出
確定了論證的主題,材料的選用也就顯得相當重要。紅花需要綠葉,主題需要材料來烘托。考生在使用材料時,出現了一些文學常識的錯誤,或者是人物曆史事件的錯誤。一位考生在作文裏說,司馬遷也曾感慨“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誌;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王勃《滕王閣序》裏的話,司馬遷怎麼知道呢?抗倭英雄文天祥,留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壯語。文天祥明明是南宋末年的抗金名將,抗倭的該是戚繼光。
四、文體創新不成反出醜
學生在寫《析〈田忌賽馬〉》時,文章前半部分認真寫了田忌賽馬的故事,在文章的最後突然出現這樣的文段:
“細讀故事:從中可以看出,對於已經發生的事情,我們無法改變,唯一我們能做的,是改變能改變的,靜不下心來思考別人所未涉及的地方,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課後試題:
1.體會名人名言和本文有何相似之處?
2.有人看到已經發生的事情,問:‘為什麼會這樣?’我卻夢想從未有過的事物,然後追問:‘為什麼不能這樣?(蕭伯納)
這樣的創新方式,是前所未有的。一般人用調查報告、藥品說明書、實驗報告等,可以課後出題的形式出現,還是第一次。那“課後試題”是用來結束全文的,還是升華主題的,還真的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