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人百傳十大將軍一、以少勝多——漢尼拔1
世界名人百傳十大將軍世界名人百傳十大將軍1.隨父從軍合攏帥
漢尼拔是達太基的著名軍事統帥和國務活動家,曾率領迎太基軍隊在第二次布匿戰爭中取得輝煌的成績。
迪太基是位於古代地中海沿岸的一個強大的奴隸製國家,統治著西地中海沿岸的廣大地區,與同時代的另一個奴隸製國家羅馬為爭奪地中海的霸權展開了長期戰爭。羅馬人稱迎太基人為‘怖匿”,所以這場戰爭史稱‘怖匿戰爭”。漢尼拔的生活多年是在這綿延不絕的布匿戰爭中度過的。
漢尼拔出生於公元前247年或246年。他的父親哈米爾卡是初太基的軍事統帥。
送太基位於現在非洲北部的突尼斯,據傳,它是由東方的脈尼基民族移人北非以後建立起來的,達太基以它的航海業和經商業著稱於世,到了公元前7世紀時,已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它的疆土包括了地中海西南沿岸及各島、西班牙南部、西西裏島的大半,成為地中海首屈一指的強國。
到了公元前4世紀,意大利半島上的羅馬國開始逐漸強大起來,它不僅得益於希臘較為先進的科學文化的影響,而且吸收了先進的軍事技術。公元前4世紀初,羅馬共和國開始了征服意大利半島的戰爭,經過三十年左右的努力,羅馬終於統一了整個半島,成為地中海西部地區的強國。
意大利半島不大,麵積約為25萬平方公裏,這對於經濟上急速發展的強國來說,生存空間就顯得狹小了,這使得羅馬統治集團急於實施對外擴張政策。羅馬的擴張方向,理想的地點就是西西裏島。這個島與意大利半島堪稱一衣帶水,它門之間的海峽僅寬3公裏,西西裏島不僅是地中海中最大最重要的島嶼,而且物產豐富,氣候宜人。然而,此時西西裏島的主人是迎太基。為了奪取這個島嶼,也太基人曾與希臘人經過拉鋸式的戰爭,付出過巨大的代價。因此,羅馬人想平平和和地獲得這個島是不可能的,唯一的出路就是使用軍事手段強行奪取。
公元前264年,地中海地區的兩大強國開始了爭奪西西裏島的戰爭,由於羅馬人俗稱啡尼基人為布匿,因而這次戰爭也叫布匿戰爭。第一次布匿戰爭打了23年,迎太基敵不過羅馬,隻得以割讓西西裏和賠款向羅馬求和。羅馬人先是接受了迎太基的求和,接著又連續發動進攻,將迎太基人趕出了科西嘉、撒了島和一離二的暴動所致。作為也太基軍隊主帥的哈爾米卡自然不甘蒙受失敗的恥辱,他把僅僅9歲的兒子漢尼拔帶進寺廟,讓他跪下發誓,要永遠與羅馬人為敵。從此以後,漢尼拔就跟隨著父親從軍出征。
四太基與羅馬的軍事行動將是曠日持久的,哈爾米卡看到了這一點。力了增強國力,他於公元前237年帶著幾個兒子與女婿率兵進攻西班牙,經過9年的戰爭,占領了西班牙的大半土地,獲得了大量的物資,尤其是募集到了15萬人的軍隊。哈爾米卡在一次作戰中陣亡,統帥之職由漢尼拔的姐夫哈士德路巴爾繼任。公元前221年,哈立德路巴爾外出打獵時被一個首遇害主人報仇的奴隸殺死。這時年僅25歲的漢尼拔被任命為迎太基駐西班牙軍隊的最高統帥。
年青的漢尼拔有著良好的軍事和文化素養。在軍營中受父親和姐夫的多方麵教育,精通希臘、拉丁等當時通用的語言,對希臘的戰史有深人的研究,非常崇拜建立赫赫戰功的希臘亞曆山大大帝。漢尼拔生活很簡樸,人們常常看見他在軍用帳篷裏和士兵睡在一起,因而深受將士擁戴。
漢尼拔任統帥後,就開始有計劃地進行戰爭準備。他娶了一位西班牙部落頭領的女兒為妻以擴大同盟者,同時出征西班牙中部和東部,以確保後方安全。
2.神兵天降全殲羅馬軍隊
漢尼拔擔任湖太基駐西班牙軍隊最高統帥後,決心打好打勝上拜的第一仗,這時,羅馬軍隊為他提供了一次機會。嚴國群在忡外敗將評傳》中,對漢尼拔的軍事指揮才能和作戰情況作了如下的描述:
趁著擁太基駐西班牙軍隊易帥之際,羅馬軍隊向阿爾卑斯山以南的高盧人發起了進攻,沒花多長時間便征服了高盧,緊接著又逼迫原屬迎太基控製的薩貢托臣服。這一係列的行動,大大激怒了漢尼拔,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輕取薩貢托。羅馬失掉薩貢托自然不肯善罷甘休,即向沙太基發出最後通碟,要迎太基讓出薩貢托,並交出漢尼拔。迎太基對羅馬的通碟置之不理,羅馬遂於公元前2I8年春天正式向邂太基宣戰,第二次布匿戰爭爆發。
羅馬軍隊的戰略企圖是,兵分兩路,一路直趨西班牙,吸引和籍製漢尼拔的軍隊,使其進退不得;另一路是主力,直指北非徹大基的本上,趁跡太基本土的軍隊較少之機,一舉擊破之。大戰略確定之後,兩路羅馬大軍立即行動,主力乘艦船渡突尼斯海峽,準備直接在沙太基本土登陸,另一路朝西班牙疾進而去。
早在攻占薩貢托之時,漢尼拔就在運籌進擊意大利的計劃了。他全麵分析了敵我雙方的態勢及優長,認清了己軍自從第一次布匿戰爭失敗後已喪失了海b優勢,盡管從海上進攻意大利的距離較短,但恐怕敵不住羅馬海軍的反擊。一旦如此,遠渡地中海的迎太基軍便會葬身海底,這個險冒不得。再從羅馬軍在本土的分布情況看,其主力部署在南部,北意大利較為空虛,如能從這一方向進人;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於是,漢尼拔定下了越過阿爾卑斯山,從陸地進擊意大利半島的戰略,與此同時,他預料羅馬軍隊將有可能實施兩路出擊,便迅速作了部署,以一部兵力由他弟弟指揮,抗擊進犯西班牙的羅馬軍,另派2萬軍隊趕回北非的迎太基本土,以防羅馬軍的直接進攻c漢尼拔自率9萬步兵(一說6萬)、12萬騎兵和37頭戰象順利越過比利牛斯山,渡過羅尼河,於公元前218年9月初進至阿爾卑斯山下。
阿爾卑斯山是令人生畏的山脈,不僅道路稀少、陡峭難行,而且高聳人雲、山頂積雪覆蓋,漢尼拔用了一個月的時間,終於翻過了這座山脈,不過也太基軍的非戰鬥減員是非常驚入的,當漢尼拔率軍進至北意刁利的波河流域時,全軍僅剩下2萬步兵。6千騎兵和1頭戰象了。幸運的是,正如漢尼拔出征前所預料的那樣,新近被羅馬人征服的高盧人急於報仇雪恥,終於與迎太基聯合起來,為漢尼拔補充了25萬名精壯士兵,還提供了大量的物資,使得漢尼拔軍恢複了一些元氣。
漢尼拔突然出現在北意大利,猶如神兵從天而降,大出羅馬人的意料之外,整個羅馬被恐慌不安所籠罩,當局隻得立即放棄分兵進擊跡太基本上與西班牙的戰略計劃,召回了所有的軍隊,以便保衛羅馬本土。其中進犯西班牙的羅馬軍主帥、政府執政官西皮阿所部距漢尼拔最近,西皮阿率兩個軍團晝夜兼程趕回波河流域,被漢尼拔的騎兵擊敗,西皮阿身負重傷逃人軍營。此時,羅馬兩位執政官之一的森普羅尼亞正在西西裏島,得知西皮阿戰敗,便率軍急進至波河流域,與西皮阿會師。森普羅尼亞趾高氣揚,主張立即與漢尼拔決戰,西皮阿極力反對,主張拖延時日,待冬去春來選擇良機再行開戰,但未能說服森普羅尼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