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人百傳十大將軍二、兵家鼻祖——孫武3
10.自創孫子梅花拳
蒙山學藝生活結束後,田武告別了老師,回到了自己家。學習生活並沒有讓田武學習兵法的興趣減弱,相反,回到家後他更加努力了。
不管是春夏秋冬,田武在兵法的海洋裏遨遊。很多時候,田武已經忘記了這是什麼季節,也忘記了自己身在何處,完全沉醉在兵書的世界裏。
時光倏忽,一年又快過去了,又是一年的寒冬季節。
一天,田武又在研讀穰苴叔叔傳贈給他的《司馬穰苴兵法》,並被其中閎廓深遠的哲理和軍事理論深深吸引。
書中關於正義戰爭與非正義戰爭劃分的部分內容,是田武在以前的學習中未曾看到的。
簡書中說:“是故殺人安人,殺之可也;攻其國,愛其民,攻之可也;以戰止戰,雖戰可也。”
意思是說為鏟除邪惡,維護和平而攻占暴虐之國,是正義的戰爭,不能算是侵略。
“以戰止戰。”田武若有所思,感覺這句話值得細細研究,就隨手用筆記下了這句話。
田武繼續往下看,隻見兵書上寫著:“戰道,不適時,不曆民病,所以愛吾民也;不加喪,不因凶,所以愛夫其民也;冬夏不興師,所以兼愛民也。”
田武領悟到,發動戰爭為不得已,如果發動戰爭,要最大限度地保護人民的利益。作為仁義之師,占領敵國後,不可燒殺搶掠,要善待戰俘。
“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意思是說,要居安思危,時刻備戰,做好充分的戰鬥準備,但又不可以窮兵黷武。看到這裏,田武深思良久,用筆在簡片上寫下六個字:“兵者,國之大事”。
看書久了,田武感到有些困倦。他起身走出了書房。時值嚴冬,寒風吹到臉上,田武頓時倦意全無。他圍著書房,一邊踱著步,一邊舒展著筋骨。
轉到屋後,一陣清香撲麵而來,因為這裏是田家的後花園。雖說現在正是寒冬季節,萬物都凋落了,但卻正是梅花盛開的季節。
很快,幾株梅樹吸引了田武的目光,他信步走到了梅樹的跟前,但見滿樹的梅花競相綻放,在凜冽的寒風中毫無怯意,枝幹剛勁盤曲如同虯龍。田武在樹前站立良久,靜心觀賞。
忽然,一陣寒風襲來,枝幹搖曳,如虯龍飛舞。緊接著,落英紛紛,隨風而起,讓人目不暇接。
田武不由自主也隨風起舞,他模擬著梅枝、梅花的形態,活動著四肢。
等田武回到書房,感覺神定氣清,渾身舒服。
第二天,田武在書房看累了後,又信步來到了梅林,再次欣賞了梅樹的銅枝鐵杆和梅花的落英繽紛,並打了一趟齊國的本地搏擊拳術。
第三天,第四天……
一連幾天,田武看書看累了,必定到梅樹林中,看落梅繽紛,並且不由自主地模仿一會兒梅枝、樹花的形態,鍛煉一下有些疲倦的身體。
隨著時光流逝,田武感覺那梅樹就像長在了自己心裏。有一次,天降大雪,可是田武還是照常來到了梅樹前。
這時,一陣寒風吹來,田武不由得打了個冷戰,他想,梅花是耐寒的植物,在百花凋零的寒風中獨自開放,它那不畏嚴寒的品質真是讓人歎服。
田武脫掉外麵的大氅,準備練一趟拳熱熱身體。忽然,一種奇怪的感覺來到了田武的心裏,這種感覺是什麼呢?
因為田武忽然發現,梅花有密有疏,有虛有實;枝幹遒勁,重心紮實,整株梅樹剛柔相濟,互相為用,有輕有重,有動有靜。動則如猛虎,勢不可當;靜則如淑女,柔中寓剛。田武想,這些多麼像我們齊國的技擊之術啊!
技擊是齊國人尊崇和擅長的一種搏擊之術。齊國的技擊陰陽結合,穿插更替,招式虛虛實實,明暗多變。
齊人就是靠這種高超的技擊之術,發揮短兵相接,單兵作戰,以巧取勝的優勢,在諸侯爭戰中立於不敗之地的。
以前田武雖然也天天看梅,可從來沒有把清雅的梅花與武術聯係起來。
今天這忽然而至的靈感讓田武興奮不已,他“啪啪啪”打了一趟齊國傳統拳術,然後很快就回書房了。
田武實在太興奮了,因為他現在已經決定根據齊人的技擊之術,結合梅樹、梅花的形態變化,創造一種用於強身健體、攻敵製勝的拳法套路。至於這套拳法的名字,就叫它梅花拳吧!
從此,田武認真研究,仔細琢磨,反複推敲,終於創造出了一套虛實結合,剛柔相濟,借力發力,變化多端的梅花拳法。
田武創造的梅花拳法講究六合,又分內三合與外三合。內三合為: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外三合為: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
上下相隨,內外一致,姿勢舒展,動作優美。整套拳路既有陽剛之美,更具有以柔克剛的特點。
進攻的時候,有排山倒海之勢;防禦的時候,則縮身舒氣,四肢放鬆,就像小貓休憩一樣。
田武的梅花拳非常注重虛實結合。講究虛則實之,實則虛之;虛虛實實,實實虛虛;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能而亦之不能,用而亦之不用”;避實去虛,取本舍末,取近舍遠,借勢發招,乘虛而入。這些道理田武後來無不體現在其所著兵書中。
田武梅花拳還講究靈活多變。在實際交手中,隨機應變,揚長避短,以己之長,攻彼之短。隨其變而變,靈活機動。不用拙勁、僵力,變化多端,使對手不知所措。
田武梅花拳還講究占領先機,打主動仗。對手的拳還沒有到,自己的招式就已經先到了,使對手的招式還沒發出就失去了作用。
或者在半路截擊對手,使對手的招式半途而廢。這就是梅花拳中所講的“彼不動,我不動;彼一動,我先動。”
另外,田武創立的梅花拳還十分強調以智取勝,即“遇強智取,遇弱力擒。”
在與對手交鋒的時候,首先要對敵手的武術技能和力量進行觀察。如果對手非常強,那就表現出自己柔弱的一麵,讓對方驕傲大意。然後乘對手稍一懈怠,奮力一擊。
為了避開對手的鋒芒,寧可舍近打遠,舍直走曲,襲擊對手的左右側或者背後,直到擊中他的要害。
如果對手較弱,那就采取猛衝猛打的策略,步步緊逼,如急風暴雨,有雷霆萬鈞的氣勢,使對手毫無還手之力。
後來,田武在梅花拳的基礎上,加入其他器械,又創造出了梅花刀、梅花槍、梅花劍等器械搏擊套路。
11.創作弈經十三篇
弈即現在的圍棋,對此田武並不陌生,因為他小時候,就經常看見祖父田書和父親田憑在一起對弈。
那方格的棋盤,黑白分明的棋子,以及祖父和父親專注的神情,都給田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好奇又淘氣的田武有時會偷偷去摸摸棋盤,摸摸棋子,有時幹脆抓一把棋子就跑。
隨著年齡的增長,田武從祖父和父親那兒逐漸了解到弈的許多知識。他聽祖父講,弈是中華民族的先人堯帝為教育兒子丹朱而發明的。
據說堯娶妻富宜女,生下兒子丹朱。但令堯很難過的是,丹朱長大後,智力愚鈍,品行也不好。堯想了很多辦法來教育兒子,但效果都不理想。
後來,堯根據天空日月星辰各種星體的變化,製作了圍棋。為了顯示其中奧妙變化,棋子用黑白兩色分開,用來表示陰陽變化。
後來,丹朱迷上了弈,並在長期對弈的過程中,開發了智力,純潔了性情。
美麗的故事連同對弈美好的印象,深深印在了年輕田武的腦海中。等田武長到16歲以後,祖父和父親有空閑的時候,開始教田武對弈。
有時,田武也會站在一旁,靜靜地觀看祖父和父親對弈,當然最後的結局一般都是以祖父的勝利而告終。
一次,在與祖父對弈時,田武問田書:“爺爺,您和父親為什麼都喜歡對弈?”
田書不假思索地說:“對弈是以智力取勝的一種遊戲,進與退、取與舍、攻與守、縱與收,主動權全都由自己掌控。而且,對弈和軍事上的運籌帷幄、調兵遣將有幾分相似,所以我喜歡,你父親也喜歡。”
“那決定對弈輸贏的關鍵是什麼?”田武接著問了一個十分深奧的問題。
田書思索了一會說:“算。決定對弈輸贏的關鍵是算,算是對弈的核心,布勢運子則是算在棋盤上的體現。對弈就如同兩軍對壘準備廝殺,主將無計無謀,沒有作充分的戰前準備和通盤考慮而戰勝敵人的,還從來沒有聽說過。對弈也是同樣的道理,多算則多勝,少算則少勝,不算則根本沒有取勝的可能。”
祖孫對弈的結果當然是祖父田書取勝,況且還是田書有意讓著小孫子。
這一點當然田武也知道,連父親都不是爺爺的對手,自己也就隻好甘拜下風了。
在分揀棋子,準備第二局的時候,田武又問祖父:“爺爺,開局怎麼下才好啊?”
田書望著孫子,笑著說:“有道是棋無定式。開局如何落子,要看棋手的基本功和對棋局的領悟力。棋家常說,‘高者在腹,下者在邊,中者占角。’腹中棋路多但是很難把握,隻有高手才敢這樣落子;邊地狹淺容易進攻,初學者大多願意走邊;一般情況下棋手多願意占角,角雖不如腹中開闊,但比邊要強一些。所以說,‘邊不如角,角不如腹。’”
聽了祖父的話,田武考慮了一會兒,最終還是把棋子落在了角的星位上。
因為田書有意讓孫子,總是讓田武執黑先走。這一點田武也知道,但其中的道理田武不是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