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劌,春秋時期魯國大夫,他精通兵法,是曆史上著名的軍事理論家。

公元前684年,強大的齊國發兵攻打弱小的魯國。此前,齊、魯幾次交戰,魯國都被打敗。齊將鮑叔牙率軍一路打到魯國的長勺,聞聽齊大軍壓境,魯莊公和群臣大驚失色,不知所措。這時,一直隱居的曹劌求見魯莊公,認為朝中大官們目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主動提出為抵抗齊軍出謀劃策。

魯莊公召見曹劌,莊公問曹劌:“齊強魯弱,我們能打勝嗎?”曹劌反問:“國君感到自己為百姓辦了哪些好事,能使百姓和您同心同德去戰勝敵人嗎?”莊公說:“寡人雖盡責不夠,不過還是時時想到百姓。吃穿不敢獨享,常常分給人們。”曹劌說:“這很好,但隻靠施這些小恩小惠,百姓還不會真心實意跟國君去作戰的。”莊公又說:“寡人還能時刻想到百姓疾苦,凡重要的案件,都親自考察,不因自己所愛而濫賞,不因自己所惡而加刑,一定按實情作出處理。”曹劌高興地說:“好!真能做到這樣,我們就可以和齊國一決雌雄了。”

莊公進一步問:“我們用什麼方法才能戰勝齊國呢?”曹劌說:“打仗要根據戰場的千變萬化隨機處置,決不能事先憑空決定采用什麼固定的戰法。我願和陛下一同率軍前去作戰,根據實際情況謀劃。”莊公認為曹劌講得有理,也覺得他很有智謀,就與曹劌同乘一輛戰車,在長勺會戰齊軍。

齊主將鮑叔牙因一路進軍順利,有輕敵之心,首先下令擊鼓進兵。魯莊公聽對方鼓聲震天,也準備擊鼓對敵。曹劌阻止道:“等一等!”並叫弓箭手守住陣腳,不許亂動。齊軍決心破掉魯陣,但魯陣堅不可破。齊軍擂罷三通鼓時,曹劌才對魯莊公說:“現在可以擊鼓進軍了。”戰鼓一響,魯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衝了過去,殺得齊軍全線崩潰,落荒而逃。魯莊公要下令追擊,曹劌勸阻道:“時機尚未成熟。”曹劌下車看了看地上齊軍戰車碾過的車轍,又登上了車前的橫木遠望齊軍撤退的情況,說:“可以追擊了。”此時,齊軍倉皇而逃,魯國以弱勝強。

戰鬥過後,魯莊公問曹劌為何直到齊軍第三次擊鼓進軍時才要下令出擊的原因,曹劌說:“打仗,主要是靠勇氣。第一次擊鼓,能振作士兵的勇氣。如果這時候不交鋒,到第二次擂鼓時,勇氣就有些衰落了,到第三回,就是鼓聲響得再大,也鼓不起勁了。如果我們等到敵人的士氣弱了,而我們的勇氣正旺時,一鼓作氣,怎麼能不打贏呢?”魯莊公又問:“齊軍既然被打敗,你為什麼不立即下令追擊呢?”曹劌對答:“齊國是大國,鮑叔牙又是名將,不可輕敵,說不定逃跑是計,我怕前麵有埋伏。我下車看其車轍混亂,戰旗也倒下了,斷定他們是真敗,這才放心追擊。”

簡評

長勺之戰是曆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指揮人就是曹劌。曹劌戰後的一番總結評論直指取勝的關鍵因素——“善用士氣”和“審時度勢”。以少勝多、以弱勝強靠的不是力量,靠的是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