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大將軍年羹堯雄才偉略,在討平西藏、征服青海的戰鬥中,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是清朝文武百官中的佼佼者。
一次,他奉命率兵出征青海。不料,西寧至哈達河這條通往青海的這條天險之路,被青海叛軍占據,他們在河口布下重兵,清軍無法渡河,雙方相持半月之久。年羹堯天天派人四處搜尋。
一天,派出的人回來報告說,有一條叫塌子溝的小路可以通往西寧,叛軍在那裏沒有布防,隻是溝寬數裏,溝裏滿是淤泥,無論人馬陷進去就出不來。
年羹堯見有一線希望,就親臨塌子溝觀察,還親自拿長竹竿測試,也沒探出深淺。回營後,他認真地思索通過這塊死亡之地的方法。
兩天後,年羹堯突然傳令:明天早晨進兵塌子溝,每名清兵都必須準備好一大捆草和一大塊木板。違者斬首。
將士們不知道葫蘆裏賣的什麼藥,但軍令如山,隻得照辦。
次日清晨,年羹堯檢查完部下的準備情況,立即率部出發,直達塌子溝。
“把木板和茅草邊走邊拋進溝裏!”年羹堯下達了命令。於是一捆捆茅草、一塊塊木板有條不紊地扔進了溝裏,竟然在淤泥上搭成了一條路,部隊急速地渡了過去。
叛軍萬料不到,年羹堯的部隊能通過塌子溝,毫無防範,清兵如入無人之境,很快兵臨西寧城下,殺得叛軍措手不及,倉皇逃竄。年羹堯一舉收服了青海叛亂。
還有一次,年羹堯出征西藏,走到一個叫落籠宗的地方,因地勢奇險,大隊人馬隻好在一個叫三巴橋的地方停了下來。
直到半夜年羹堯依然在燈下研究下一步行軍計劃,忽然聽到一股強勁的風從西南刮來,轉眼間又遠去了。他感到很奇怪,仔細聽了一會兒,再沒聲音,仔細想了想,似有所悟,忙派人去請總兵黃喜林。
“你帶飛騎三百人,速去西南的密林中,徹查一番,裏麵定有賊兵埋伏,一定要全部捉回,不可誤事。”黃總兵來到後,年羹堯下達了命令。
黃喜林對這項任務很不理解:三更半夜的,帶兵搜捕,在這陌生之地,怎麼知道有敵兵埋伏呢?但服從命令是軍士的職責,他隻得照做。
黃喜林率部來到西南,果然見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漆黑的夜幕下,顯得異常神秘莫測。他心想:這確實是埋伏軍隊的好地方,將軍所料不錯。於是,他悄聲傳下號令:全麵搜查。
士兵們經過仔細排查,沒放過一個角落,果真有數百名敵兵藏在林中,企圖在夜深人靜時,偷襲清軍大營,阻止清軍前進。
經過一番激戰,黃喜林率部全殲了敵兵。
“剛才那陣風,從西南而來,隻一會兒就消失了,我知道那不是風,而是鳥群飛翔時拍動翅膀的聲音。夜裏鳥群都回到林中休息,不再外出,隻有受到驚嚇時,才會深夜遠飛。離這兒不遠的西南方有一片密林,我來到就聽說了,裏麵一定有很多鳥投宿。剛才飛過的鳥一定是從那裏起飛的,於是料定是敵人潛伏在裏邊驚飛的。所以才派你們去搜查的。”年羹堯向歸來的將士們詳細解釋說。
聽著入情入理的分析,眾將士更加佩服年羹堯的超群智慧。
簡評
年羹堯運籌帷幄,馳騁疆場,立下過赫赫戰功。年羹堯通過對自然事物的分析,切中事情的要害,遂做出正確決定的。他既能絕處逢生,又能居安思危,始終保持冷靜清晰的頭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