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一般采用數據測試法對計算機處理過程進行審計。對計算機處理程序是否正確要通過充分了解程序的結構、編碼來進行是很難做到的,特別是對於大的係統更是如此。因此為了判斷程序是否正確或是否被人為篡改,往往采用先由審計人員設定一定的賬務處理程序模擬數據,送入計算機加以運行,而根據其運行結果來推斷程序是否正確、合法。一般說來,用於審計的模擬數據應當包括下列各項:各類業務處理的正常數據,不按順序號排列的數據,遺漏或缺少一部分數據的不完整數據和錯誤數據。
3.計算機自動審計
仿手工審計是從計算機外部對賬務處理所作的審計,計算機過程審計是從計算機內部對賬務處理過程所作的審計。但是由於聯機實時係統的發展,金融機構業務處理已由批處理轉為聯機實時處理。為了適應這種情況,審計工作必須利用計算機處理的全過程中,才有可能發現賬務處理中可能發生的非法處理。這種審計稱為自動審計或計算機自動審計。
計算機自動審計,是根據審計要求,通過運行事先編製好的專用審計程序,來發現業務處理中可能存在的問題。這種用監控程序控製業務程序的審計方法,由於充分利用了計算機準確、高速運算的特點,所以被審計的信息數量和範圍可以遠遠超過其他審計方法的數量和範圍,大大擴大審計的覆蓋麵。它還可以方便地隨機調閱有關賬冊,對其處理進行追溯和審查,甚至可以作為日常賬務處理程序的一部分,對日常賬務處理情況加以記錄,作為審查的依據。目前常用的審計程序有:
(1)樣本測試程序。即利用統計隨機抽樣法,抽出檢查項目,確定審計範圍進行審計。
(2)異常項目測試程序。即根據事先設計的一種取舍標準,將與標準不一致的項目予以輸出,以發現問題。
(3)數據複原測試程序。即將某一特定範圍內的數據處理過程全部複原,再加以處理,以發現有無問題。
(4)賬冊合理性測試程序。即對各種賬冊記錄的連續性、完整性進行檢查、核對。計算機自動審計在我國尚屬起步,必須抓緊研究和開發,逐步實現計算機自動審計。
(二)計算機信息係統審計的程序
計算機信息係統審計的程序是指進行審計工作的先後次序,包括從接受任務起,到最後完成為止的整個過程。計算機審計工作的程序,也應分為準備階段、實施階段、終結報告階段等方麵。
1.準備階段
在此階段,計算機審計需要做的工作主要有:
(1)了解被審計單位會計電算化的基本情況。哪些工作由手工完成,哪些工作由計算機執行;數據如何收集和輸入,數據如何輸出使用以及相應的人員配置,組織結構和管理製度。
(2)了解計算機係統本身的基本情況。了解計算機的硬件及軟件係統,了解係統的操作手冊、維護手冊、係統和程序的框圖、編碼圖及主要控製說明等。
(3)了解被審計單位的實際情況。了解被審計單位計算機係統的複雜程度,取得會計資料的合理途徑。
2.實施階段
在此階段,審計人員要對被審單位進行檢查、取證、分析和評價等,為報告階段打好基礎。
(1)對電算化係統的處理和內部控製的審查。通過實地觀察,了解係統的處理過程和處理功能,發現內部控製的問題;對電算化係統關鍵的處理和控製功能進行測試和審查,以證實其準確性和有效性;對電算化係統的處理功能和內部控製進行評價,評價包括係統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錯誤和非法行為;被查單位應有和現有的預防措施等。
(2)對賬表文件的審查。利用被審單位的電算化信息係統本身及通用審計軟件,對被審單位的會計記錄和會計報表進行審查,以證實其合法性和真實性。
3.報告階段
在報告階段的主要工作包括:整理審計工作底稿,根據審計的結果形成審計報告建議要點,並根據這些要點撰寫審計報告,最後根據發現的問題和有關規定草擬審計報告。
由於被審單位實現了會計電算化,因此審計人員出具的審計報告還應包括對會計信息係統的處理功能和內部控製製度進行評價,並提出改進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