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東西部差距問題
運用現代投資學理論,比較資本在東西部的收益率之差,很明顯,在一二十年內,資本在東部的收益率大大高於中西部,以經濟效益為目標的國內民間資本和外國資本,大部分仍舊會投入東部。即使把所有優惠政策的效果都計入,充其量減緩中西部和東部差距拉大的速度,而不能夠縮小差距。
有人認為市場經濟導向終將縮小東西部差距。理由是東部沿海地區投資出現飽和,中西部由於優惠政策和國家投資於基礎設施,收益率高於東部地區。這是以國際貿易的“比較利益”理論套用於國內的東西部關係,犯了基本的理論前提錯誤。國際貿易與國內貿易的不同,在於勞動力基本上不能夠跨國界自由流動,發達國家勞動力成本上升,資本收益率降低,才會流入發展中國家。國內勞動力可以自由流動,而且中國的農村勞動力供給十分充裕,如果解除城市戶口的限製,並且加強勞動力培訓和信息服務,中西部勞動力仍將源源不斷進入東部,將工資長期壓低在低水平。投資者既然在沿海地區可以雇傭到來自全國的低成本勞動力,當然不會去中西部投資。所謂“飽和”,隻是指東部地區的地皮,還有水資源的短缺和環境壓力,可能促使資本向中西部轉移,但首先投入東部地區的中西部,比如從深圳轉向保安,從大連轉向沈陽,從上海轉向蘇北,就連廣東省也還存在相當落後的中西部,按照資本收益率規律,民間資本和外國資本何時才能轉向國家真正的中西部?
二、絕對貧困化和相對貧困化問題
經濟學上有兩個衡量貧困的概念,絕對貧困化和相對貧困化。
絕對貧困化是動態指標,指的是一個人今天的收入按物質水平來衡量,絕對量低於過去的收入水平,而不論收入水平有多高。需要注意的是,絕對貧困化不等於是“絕對貧困”,那是一個表態的概念,指一些人的收入不能滿足基本的需要,而“絕對貧困化”指的是哪怕是高收入者,隻要其今天的收入低於昨天的收入,在經濟學理論的意義上,就是發生了絕對貧困化。 相對貧困化也是一個動態概念,指的是一個人絕對收入水平在提高,但是相對於整個社會來講,和其他人比較起來,他的收入增長沒有其他人快,與高收入者的差距在拉大。中國目前有一大部分人屬於這種狀況,包括農民、許多工人,雖然這麼多年來生活水平都在提高,但是因為社會上有別的人收入增長速度更快,因此就處於相對貧困了。
在一定意義上說,相對貧困化不可避免,這是改革和發展必經的階段。改革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要改掉過去的絕對平均主義,其結果必然是收入差距拉大。當國際上一些人士批評中國貧富差距在擴大時,他們顯然沒有考慮到這也是中國進行改革的必然結果之一。拉大是正常的,拉得太大則需要進行調整。但是,不能因此否定收入差距拉大這個過程。大多數人對於收入差距拉大之所以反感,是認為貪汙腐敗是造成收入差距拉大的根源。但是,即使把貪汙腐敗都消除了,中國的個人收入拉開差距在我們的這個發展與改革階段也是不可避免的。當然我們需要做的是采取一些措施來遏製貧困化的過快發展,特別是現在要開始考慮遺產稅、累進所得稅,希望富人多繳點稅,為社會多做點貢獻。
目前,中國收入差距在擴大,城裏的收入差距也在擴大,職工下崗,出現社會貧困化的問題,導致一些社會不安定的因素產生,包括犯罪率提高。現在真正需要特別關注的,是“絕對貧困化”的問題。在經濟學邏輯上,隻要一個社會裏絕大多數群體的絕對收入水平能夠不斷有所提高,不發生大麵積的絕對貧困化情況,這個社會就會維持基本穩定。這裏是指扣除了其他因素,完全根據經濟因素來推斷的——加上其他因素問題更複雜。
§§第七章 我國現代企業製度發展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