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1 / 3)

田西從夏府後門悄悄兒離開,進了宮之後,遠遠就瞧見太子帶著貼身的小宦官立在麟德殿前。

當朝太子武賢,從他五歲備位東宮,已經足足有二十三個年頭了,名師延請無數,裝了一肚子聖賢書,性子卻最是粘纏無主見。簡而言之,很容易輕信他人,跟著臣子的主意跑。

真宗帝覺得兒子頗為聽話,田西卻嫌太子毫無主見與決斷之力,連真宗帝的一分本事都沒有。

這個性子做個聽話的太子沒什麼問題,但若是將來執掌江山,卻是大大的問題。

果然太子此刻踟躕不前,拿不定主意,他索性問小春子:“小春子,你說我這會進去還是不進去?”

小春子對自家主子這種搖擺不定的性子頗為了解,他若是替太子拿主意,那就是逾矩了。因此隻是哄著太子:“若是殿下覺得這殿前曬,不若到陰涼處坐一坐?”

太子愁眉不展:“吐蕃人在蜀中跟咱們大周都打了有小倆月了,那個死了的蕭繹是個不頂用的,他弟弟都守了七年了,還沒將吐蕃人打垮,也是個不頂用的。聽說一大早就有戰報抵京,也不知是好是壞……”

若是戰報裏是好消息,進去了還能得個真宗帝的笑臉兒。若是消息不好……萬一被遷怒了就不好看了。

小春子進宮前也是貧家兒,後來進了宮,皇後見他機靈有眼色,模樣又周正,就選到了太子身邊服侍。

他們這位爺什麼都好,如果凡事隻有一條道兒,那他悶頭就走,大約也不出差錯。但凡一件事有兩條路擺在麵前,他站在分岔口便不知道該選哪條道兒走了。

“可是殿裏的奴才們沒有通報?這個時辰聖上定然在休息,不如老奴引殿下到偏殿等一會子?”

太子倒不防田西從外麵回來,麵上帶了三分恭敬:“大將軍這是出宮去忙了?既然父皇在休息,不如小王先去後宮去向母後請安。”

田西便彎腰送太子,太子向他回了一禮,這才從麟德殿裏出來了。回頭再瞧,田西的影子已經沒有了,目中頓時湧上深深的厭惡:父皇真是越來越昏庸了,他這個太子在東宮閑置著落灰,軍國大事卻讓一個太監來批閱,簡直是亙古未聞之事。

總有一天……他悄悄的握緊了拳頭,就好似握住了什麼重要的東西一般。

衛佑酒醒以後,想起自己在夏府說過的話,頓時嚇出一身冷汗。

衛夫人見他神色不好,追問了好幾遍,都沒問出什麼來,隻他一個人雙眼發直坐在那發呆。

這可是久未有過的事情,他是戰場上拚殺出來的,麵對西遼十萬大兵壓境都不曾令他色變,還有什麼能嚇著他的呢?

衛佑不好說自己酒後吐真言,不小心在夏蘊成麵前說了些不該說的話。他也不是傻子,就算是至交好友,可大家都在名利場上混著,京城的名利場跟河西府的名利場可大有不同。

京城的名利場上,都是文人的天下,要心眼與嘴頭子功夫利害,但河西府的名利場上,卻都是實打實的真本事,拿命在拚,背後捅刀子的事情卻是極為讓人不齒的。

他思慮再三,與衛夫人商量:“不如讓閨女帶著華哥兒去新甸,待過個一年半載再回來?”

衛夫人眼睛頓時瞪的老大:“陽兒都十七歲了,再過個一年半載,可都成老姑娘了,親事可耽擱不得。再說了,蕭家這幾日就出孝了,到時候可是要準備婚期的,難道你這幾日發愁,竟是為著蕭家的婚事不成?”

她還當蕭家出了變故,要退婚,頓時比衛佑還愁。

衛初陽一聽不用成親,自己又可以回新甸去,自是千般歡喜,可若是帶著衛華,那就是百般不願了:“老爺子可不準備再收徒弟了!”

衛佑虎眸一瞪:“當初送你過去,不是也沒問過老爺子的意見嗎?!”直接打包過去的。“等日子定下來之後,你直接從新甸出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