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湖海恨茫茫,
縞素裹身仇未償。
壯士扯篷東洋去,
波濤萬頃任爾闖。
明末福建海商的興起,以鄭芝龍為代表。鄭氏海上貿易集團的興起與衰亡表現了明末福建商幫發軔時複雜的曆史風貌,成為閩商登上曆史舞台的先聲。
鄭芝龍是明末著名的海商。他小名一官,字日甲,號飛黃(或稱飛虹),福建南安石井人。生於1604年,1661年被殺。他一生既經商獲厚利,成為鄭氏海商集團的重要人物;又先後就撫於明廷和清廷,在政治、軍事舞台上扮演過顯赫的角色,產生過重要影響。
鄭芝龍出生於小官吏之家,父親鄭紹祖曾做過泉州庫吏。鄭芝龍少年“性情蕩逸,不喜讀書,有臂力,好拳棒”。他所生活的東南沿海是個海商輩出的地方,其母舅黃程就是個經常來往於日本、廣東之間的著名商人,其母黃氏也是個很有經商才能的婦女。在這種環境的影響下,鄭芝龍從小就對經商有濃厚的興趣,總想自己也有機會大顯身手。
明天啟元年(1621),17歲的鄭芝龍到廣東香山澳尋母舅黃程。香山澳當時是中外貿易中心,商賈雲集,店肆林立,繁華非常。黃程見外甥到來十分高興,便留他做經商的幫手,還讓他接受了天主教洗禮,取教名為尼古拉(一說為賈斯帕)。鄭芝龍的海商生涯便從此開始。他先後在澳門、馬尼拉等地從事過貿易,還在台灣地區替荷蘭海商做過事。在與中外商人的廣泛接觸中,他學會了葡萄牙語和從事海上貿易的實際知識,為後來廣泛開展海上貿易活動打下了基礎。
天啟三年(1623),黃程有一批白糖、麝香等貨物搭載著名海商李旦的船去日本販賣,派鄭芝龍隨船押送到達日本後,鄭芝龍在平戶逗留期間娶了日本女子田川氏為妻,次年(1624)生下一子,即鄭成功。在日本逗留期間,鄭芝龍與李旦華商貿易集團建立了親密關係。
李旦是日本平戶的華商領袖,擁有大批船舶,專門從事日本、台灣地區、福建沿海之間的貿易活動,並不時率手下的武裝商船配合國外海盜滋擾大陸海疆,被明廷稱之為“海賊”。鄭芝龍依附李旦後,很快取得了信任,被收為義子。不久李旦去世,鄭芝龍便繼承了李旦的大部分財產和部眾。也有記載說是鄭芝龍巧取豪奪了李旦的遺產。不管具體情形怎樣,總之李旦的大量資產、船舶和部眾確已落入鄭芝龍手裏,從而構成了鄭氏海商資本的重要來源之一。
鄭芝龍海商資本的另一個來源是接收顏思齊海商集團的財產。顏思齊是福建海澄人,亦在日本組織了海商集團。鄭芝龍在日本加入這一集團不久,他們進據台灣,招漳州、泉州之民3000餘人,進行海上貿易活動。在此期間,鄭芝龍參與了把盤踞澎湖列島的荷蘭人從澎湖運到台灣地區的活動,為荷蘭駐台灣長官迪?韋特擔任翻譯。天啟五年(1625),顏思齊在台灣染病身亡,鄭芝龍繼任集團首領。從此,鄭芝龍擁有了李旦、顏思齊兩支海商集團的資財與部眾,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海商資本,開始獨立活動於福建沿海一帶,進一步招兵置船,擴大實力。此時正逢福建連年大旱,災民甚眾,鄭芝龍劫富濟貧。他每到一地,就讓當地富人助餉,稱之為“報水”,從不胡亂殺人。饑民聞知鄭芝龍樂善好施,為求活路,紛紛投靠於他,使他聚眾數萬,擁有的船隻也從數十艘迅速增加到上千艘。到崇禎初年,鄭芝龍海商集團已成為一支頗有影響的海上商業力量。
但鄭芝龍海商集團發展迅速,稱雄於東海,還是在他投靠明廷,獲得朝廷庇護之後。
明朝末年,國內各種矛盾十分尖銳,明政府對東南沿海各路海盜一時窮於應付,雖曾組織過征剿,卻未見明顯效果。在這種形勢下,為了集中力量鎮壓國內農民起義和抵擋滿洲軍隊的進攻,明政府不得不對鄭芝龍實行招撫政策,以期借助鄭氏海商集團的力量去平定東南沿海海盜的騷擾,解除後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