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3歲時,有一部電影讓我印象十分深刻。它包含了我當時認為的一部好電影所應具備的全部元素:愛情故事、曲折情節、漂亮演員。電影的主演是伊麗莎白·泰勒——我心目中世界上最美的女人。她扮演的據說是當時世界上最美的女人——克麗奧佩特拉七世,她統治了埃及22年。
在其後的40多年裏,每當我讀到或聽到有關這位埃及豔後的隻字片語,腦海中就會浮現出一個完美女人的形象。直到最近我讀了斯泰西·希夫的傳記作品《克麗奧佩特拉的一生》,我才對這位古埃及女王的印象有所改變。我讀到的一個重點是,她是“一個精明的戰略家、巧妙的談判家,並構建了古代世界的輪廓”。古羅馬人留下的文獻裏並無多少對她外在美的讚譽,更多的是注重她內在的雄辯才能。事實上,正是語言使她成為那個時代最有影響力的女人,敏銳的洞察力加上充滿魅力的語言掌控力,令她征服了當時最傑出的羅馬人——愷撒和安東尼。
在那個時代,埃及“充斥著演說文化”,人們欣賞激烈的辯論,注重說服或批判的藝術。她師從數學家、哲學家、修辭學家以及宮廷的智者,學習希臘單詞、詩歌和傳說等。後來,她終於能撰寫韻文、熟知複雜的諸神係譜、知曉傳說的來龍去脈,但是她對神與人之間的界限還是不明確,因為她自己就被尊為神明。
學習是一件嚴肅的事,即使是這位尼羅河女王,也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並不斷地加以花樣繁多的練習。但僅有這些還不夠,隻有經驗和智慧才能給人以紮實的戰略感知力。擺在克麗奧佩特拉麵前的是一部詞彙典籍和一本姿態手冊,後者遵照“嚴格設計了各種姿態的韻文法典”編纂而成。她學習如何精確地理順自己的思路,巧妙地進行表達,保持頭部的最佳姿態並用調整好的聲音娓娓道來。“她精於稱讚、責備及比較”,這幾乎就像一場表演或是演藝學校的課程。呼吸、停頓、手勢以及聲調的起落都有要求。當十三四歲的她在亞曆山大學完修辭學和公共演講課程後,她真正明白了究竟要怎樣說話。
埃及的教育及思維模式源於希臘,在希臘,修辭學是正式教育中的一項。古希臘時期,亞裏士多德將修辭學稱之為“尋找有效說服方法的藝術”。說服聽眾有三個要點:
喻理:演講者使用信息、數學及統計的情況和經驗。
喻德:演講者的聲望、品格以及可靠性。
喻情:使用隱喻及陳述感染聽眾。
以希臘哲學為基礎的雄辯術,在古埃及是一項備受推崇的能力。知道什麼時候不該說,“在雄辯和明智的沉默中尋找平衡”,這一點和修辭知識一樣重要。訓練有素的演講應當支持社會,而非質疑社會。與之相似的是,中國於公元前700年到公元前200年出現的百家爭鳴,帶來了重要的思維與文化的發展。這一時期重要的哲學流派紛紛崛起,如儒家、墨家、法家及道家等。最著名的中國哲學家孔子也強調了雄辯在演說中的運用。
從古希臘到19世紀末,雄辯術一直是西方教育中的重要部分,用以訓練公共演說者及作家通過說理來打動聽眾和讀者。
在我們的現實世界裏,語言能力又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如果你是雇主,你更傾向於雇用少言寡語的員工,還是能說會道的員工?”一名學生一周前給我發電子郵件問道。他認為,與領導、同學和同事的溝通,在當今社會尤為重要,因為合作在今天比以往發揮著更為顯著的作用。
誠然,我們很少有機會像克麗奧佩特拉麵對愷撒那樣,去麵對一位將軍或政治家說話,也沒有多少人會成為政治領袖或公眾演說家。但即使是在圖像元素日益普及的今天,我們依然需要用語言進行溝通。社交網絡的繁榮似乎帶來了語言的退化,而貧乏的語言無法令你獲得雄辯的口才。那麼如何讓自己擁有好的口才?
答案很簡單:閱讀,閱讀,還是閱讀。它不但能增加你的詞彙量,還能在無形中鍛煉語言表達的精確性,以及隱喻和陳述的使用。它可以開闊視野、擴展思路、激發靈感。此外,你還可以多聽聽互聯網上精彩的演講。口才是使用、理解、解釋一種語言並將自我展示融入其中的重要能力。如今,願意閱讀的人越來越少,有好的閱讀習慣的人便有更多機會脫穎而出。
“語言能力的大小決定了我們世界的大小。”雖然互聯網消除了交流的界限,但語言能力的匱乏仍為我們設置了界限。這個界限的寬窄取決於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