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先別看書,和我說說話?”
母親並不反對我閱讀。但那時,我在另一個城市的寄宿學校上學,所以每當我在家時,她總想和我聊天,但我卻隻想看書。
母親有一家店鋪,那裏也出售報紙雜誌,包括《米老鼠和唐老鴨》這樣的卡通書籍。我就是從這裏開始閱讀的。我坐在店裏,閱讀每一樣我可以找到的東西,從雜誌上的影星故事,到蹩腳的愛情小說和偵探小說。那時的我,分辨能力還不強,但是看書卻培養了我的閱讀能力,並讓我慢慢明白,我們可以用很多不同的方式來表達自我。正因為可以讀到自己想要的,我樂在其中。
之後,母親開始以質代量。她給我買了一些無法在店裏找到的書,如古希臘諸神與英雄的傳說、獸醫兼製片人伯恩哈德·格日梅克的有關非洲野生動植物的冒險故事等。後來,我對戲劇感興趣,便開始閱讀經典戲劇作品,如席勒、歌德、莎士比亞、喬治·桑、田納西·威廉斯和契訶夫的作品。無論是古典作品還是當代名著,優秀的敘事都為我開啟了一個我從未涉獵過的別樣世界。
閱讀書中不同的敘事方式、對話及編劇技巧讓我明白,語言是一種可以被掌握並靈活運用的工具。它幫助我們把思維變得更具創新性,因為閱讀時,我們會想象那些麵孔、人物、場景,並從中感受快樂與絕望。
成年後,每當我陷入困境時,書便成了我最好的顧問。我讀卡耐基的《如何停止憂慮並開始生活》時,其中的一句“有多少你擔心的事情真正發生了”點醒了我——其實一件也沒有,真正讓我無法平靜的,是那些沒有預料到的事情。萊因哈特·施普倫格在《個人責任的原則》中寫道:“嫉妒是你必須要獲得的。”這讓我學會處理不同時期因為成功而遭到的同事們的妒忌。它教會我,任何事情在生命中都有其價值,失敗和成功一樣不可或缺。沒有閱讀,生命就會了無生趣。圖書也好,雜誌也好;小說也好,短文也好;書信也好,電子郵件也好;網上的文字也好,印刷品也好——無論什麼形式,文字都會告訴我們:我是誰、我偽裝成什麼樣。
再過幾周就要過春節了,寒假也即將開始。這正是我回答讀者提問的有利時機。“我應該怎樣提高我的交流能力?”我想,我的好朋友塔緹亞娜可以來回答這個問題。她是德國一家著名的青少年雜誌的總編輯,讓我們聽聽她在文學專欄裏給讀者推薦了什麼:
“看著自己的藏書,我看到的是一個充滿了想象和知識的小宇宙。我很高興給中國青少年介紹一些精選出的西方文學著作,都是已經翻譯成多國文字的暢銷作品。
“格林兄弟和安徒生的童話陪伴了歐洲兒童的成長;凡爾納的《海底兩萬裏》、威爾斯的《時間機器》很不錯;雪萊的經典著作《弗蘭克斯坦》及斯托克的《德拉庫拉》會帶你進入怪獸世界;狄更斯的《霧都孤兒》、大仲馬的《三個火槍手》、馬克·吐溫‘密西西比’係列的《哈克貝利·費恩曆險記》會帶你勇闖冒險世界。我們可以在卡羅爾的《愛麗絲夢遊仙境》中感受到17世紀60年代為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帶來的靈感;從奧威爾的《動物農莊》裏感受無窮的自由精神;如果讀了C。S。劉易斯的《納尼亞傳奇》,你便知道穿過衣櫥也並非毫無可能。許多讀者為二戰期間的猶太女孩安妮·弗蘭克的日記而哭泣。還有絕不能忘的安東尼·德·聖埃克絮佩裏的《小王子》,其名句‘隻有心靈才能洞察一切’啟發了數百萬人從另一個角度審視自己的生命。
“這隻是在我的圖書天地裏的一次短暫旅行。無論你選擇閱讀什麼,它都將帶你構建出一個自己的天地,而非限製你的想象力和知識。”
當然,很多中國作家也寫出了非常出色的作品。每位作者都會帶我們進入一個不同的世界,他們用不同的方式表達思想,我們也能從中豐富我們的想法。所以,如果在假期中你的父母抱怨你埋頭沉迷於書時,你可以說:“媽媽,這不單是為了有趣,也是為了提高我的創造力和交流能力!”你給出了一個非常真實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