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於丹的“漢字愛情論”

大千品評

日前有河南衛視打造的文化節目《漢字英雄》引起了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作為該節目的評委,於丹告誡年輕觀眾,學好漢字才能談好戀愛。於丹直言,如今娛樂節目一統內地電視江湖,《漢字英雄》作為純粹的文化節目收視率能躋身同時段四強實屬不易。在她看來。傳統文化並非沒有市場。隻是還有不少年輕人沒有領會其中的趣味,她就經常對學生說:“學好漢字,多用詩詞,你們的情書就能寫得漂亮,談戀愛就能夠有滋有味。現在的孩子還有多少能寫漂亮的情書?”

大學教授的“小學”情懷

早幾年拿留學生學漢語開玩笑。說兩情侶用剛學的中文給朋友寫信。信中說,中國哪都好,就是不太謙虛,滿大街的都是中國人民很行(銀行),中國工商很行(銀行),中國農業很行(銀行)。我們倆為了提高漢語水平,白天抓緊練語法,晚上拚命練生子(生字……玩笑的意思是漢語很難掌握。今天在全民漢語文字水平下滑的險境下,於丹教授以明星教授身份出任評委,應該有著極大的積極意義。當然,於丹應該清楚以學術論,她是不夠格的,但目的是“啟發孩子”,讓孩子“產生興趣”,也隻好同節目“一起成長”了。

坦率地講,太學教授隻要不是語言文字領域的專家。坐在《漢字英雄》的評委席上都是心虛的。“小學”作為漢語一門傳統學問,可不是今天六年級以下弦子上的那個小學!漢始稱文字學為“小學”,它的相鄰學科至少還包括訓詁學、音韻學,也就是說,能坐在評委席上,從從容容講給一個孩子某個字、某個詞的讀音、變遷、意思的來龍去脈,不是“小學”畢業,真不敢上去“雲山霧罩”。

於丹就敢。一方麵她自揣有點“小學”的功底,雖算不上畢業,但讀過;另一方麵,救救孩子的責任感,讓她不揣冒昧,登台亮相。我們應該向她的這種師德情懷致敬。揶榆於丹老師的李承鵬們,請看人的積極的一麵。於丹老師的丁字步、蓮花指,在這樣的場合沒什麼不好,心靈雞湯、好為人師也不是如何的不可接受。仔細想來,也隻有於丹老師勝任。因為這隻是一檔帶濃厚娛樂精神的節目。論學術,若王力先生、呂叔湘先生在世,上去最合適,但恐怕收視率就掉下來了。而於丹老師,既有大學教授的名頭,又有知名度、名人效應,而且記憶力超群、口才極佳,當是最好人選。我們芸芸傳媒受眾,樂得看見名人做些有意義的事情。哪怕是他一邊幹,一邊繼續出名、繼續掙錢。

我們希望大學教授隻要口才好的,多出來和大眾見見麵,多幹些諸如此類“小學”的普及工作。“大家都知道。蔡元培先生是北大的校長。但誰知道他還出任過一所中學的校長;大家都知道,魯迅先生是偉大的文學家,但誰知道他還曾就教於一所中學當語文老師,這就是現今的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學。”學校大廳內的銘文,很好地說明了“走”與“小”的關係。宇翔

如何才能被漢字誘惑

這個夏天,兩擋漢字聽寫節目《漢字英雄》和《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攪動了“鍵盤化社會”人們的神經。於丹呼籲:學好漢字,有助戀愛!在於丹看來,傳統文化並非沒有市場,隻是還有不少年輕人沒領會其中的趣味。於丹幼年即受到旗人出身的姥姥的熏陶,擋不住美麗漢字的“誘惑”,學寫了一手漂亮的蠅頭小楷,還能背誦無數篇古典詩詞,這使她到了成年之後,更顯示出優越的稟賦。於丹是名人,名人的呼籲自然一石激起千重浪。多年後,我們會明白她的良苦用心!仔細一想,還真有些道理。

美麗的漢語在傳情達意方麵最富表現力。單就一個抽象的“愁”字,就讓你想到很多惹人情思乃至讓人牽腸掛肚、催人淚下的妙言佳句,漢語傳情達意的功能可見一斑。俗話說,字如其人。如果細心的話,我們可透過不同人的字跡分析出他們的性格、心態,這也許是任何一種語言文字都無法比擬的!

目前有專家學者在極力呼籲要保衛漢語的優美純潔,中國應該重新認識自己的傳統文化。原因何在?因為電腦打字、英語教學、應試教育等對當代書法、寫字教育有重大的消極影響,使漢語的使用出現了混亂。專家分析說,很多人對漢字筆畫書寫、漢字字義的解釋,大都是從眼下的漢字著手,而不是回歸到漢字的曆史當中去,從而將音、意和形割裂來看,自然就難以輕鬆學到漢語中的精華所在。尤其是對簡化字之後的解讀大有問題。出版過《文字偵探》一書的詩人流沙河,其後半生一直都在研究漢字,現在更有人稱他為“破解漢字奧秘的中國首席大偵探”。他說,漢字對我們中國人來說,和陽光、水、空氣同樣重要,每時每刻都在使用,四者缺一不可。流沙河所做的,就是盡一切可能讓更多人記住那些原本有生命的、鮮活的文字。美國漢學之父衛三畏也說:一旦廢止漢字,而改用字母拚寫漢語方言,那麼中國將不複存在。表麵上看,兒童書法是為了“*趣”,老年書法是為了“休養”,年輕人和中年人書法是為什麼呢?它不單純是為了“藝術”。漢語是美麗的化身,漢字線條本身就是一種生命活動,呈有一種美的獨特魅力。漢字中也蘊含著人生的哲理與警示。一個人的心被“美”的東西所滋潤,就會帶來勇氣、自信、智慧、才幹、快樂等等。總之,它有著不可替代的鑄造靈魂的價值。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