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希聖女兒曾小紅深情憶父
百味實錄
在長征途中,曾希聖帶領軍委二局(負責情報偵查工作)人員全天候監聽敵軍的電波信號,破譯了國民黨800多種不同電文密碼版本,被紅軍領導人稱是認識“天書”的人。日前,曾希聖的女兒曾小紅、《曾希聖傳》編纂委員會的研究成員陸德生,向記者講述了曾希聖不為人知的情報工作曆程。
通宵達旦硬啃“天書”
曾希聖於1904年出生於湖南興寧,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早先參加無線電人員培訓班學習,1930年擔任上海中共中央軍委諜報科科長,負責情報工作,曾獲取了國民黨第三次“圍剿”中央蘇區的軍事計劃等重要情報。
曾小紅向記者介紹道:“1932年紅軍在攻打贛州時失利,當時偵查的情報了解到贛州這一塊的國民黨軍人員比較少,大概是三千多人,是可以打的。但沒想到贛州北麵國民黨蔣介石嫡係5個師的精銳部隊突然調動,迅速南下包抄了攻域的紅軍,紅軍在那次作戰中傷亡很大。”此戰過後,我軍意識到,戰場上軍情瞬息萬變,若能截獲敵軍的無線密電就能隨時了解對方的動態,但國民黨的電報內容都經過加密處理,報務員抄收的敵軍電文雖然堆集了一大捆,也隻能一籌莫展。一次,曾希聖認識的一位郵電局報務員告訴他:“其實無線電的密碼也有規律可循,是可以破譯的。”曾希聖聽後眼前一亮,他向上級請示成立了電文破譯小組。
經過一段時間的反複鑽研,曾希聖同幾位同誌將國民黨軍的“展密”(一種密碼代號)密碼本貫通,敵軍的情報源源不斷地被送到紅軍指揮部,隨著破譯小組的作用日益凸顯,中革軍委決定成立軍委二局,由曾希聖擔任局長,曾希聖和另兩個同誌組成破譯小組,專門負責破譯敵人的電台密碼。
曾小紅回憶說:“父親和曹祥仁等人帶回電文後仔細研究,最終找到一份已經翻譯出了三十多個字的電文,他們把這30多個字作為線索,通過它們之間的規律、連貫的字詞猜測大概意思,多次反複推敲後,最後硬是將這封‘天書’般的加密電文猜譯出來,由此打開了破譯國民黨密電的一個缺口。”
到1933年7月,二局已成功破譯敵軍密碼100多本,為紅軍第四次反“圍剿”鬥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第四次反圍剿勝利後,在紅軍建軍6周年的紀念日上,曾希聖被授予二等紅星勳章。
“由於經常通宵達旦地破譯電文,父親和二局的同誌在行軍中常常因過度疲勞被絆倒,或從馬上摔下來,但他們克服了許多困難,破譯了大量有價值的密電。”曾小紅說道。
假冒蔣介石密電順利渡烏江
1935年紅軍指揮部根據曾希聖二局破獲的情報,采取了避實擊虛靈活戰術,帶領紅軍在國民黨40萬人的圍堵縫隙中穿插移動,在四渡赤水中爭取了主動,走出了危局。1935年3月,紅軍主力第四次渡過赤水河,南下抵達金沙縣安底附近,準備南渡烏江。這時曾希聖和報務員從蔣介石調動軍隊的電文了解到,國民黨的周渾元、吳奇偉2個縱隊6個師部隊正由安底西北一帶往東南方向逼近紅軍主力,一天後很可能會與紅軍主力遭遇,同時在烏江南岸20餘公裏處,還有國民黨軍3個師的部隊。紅軍主力要保證安全渡江至少要三天時間,雙方部隊若交鋒,必然會是一場惡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