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難忘激情燃燒的歲月徜徉在北大荒金色的麥浪中(1 / 1)

難忘激情燃燒的歲月徜徉在北大荒金色的麥浪中

身邊故事

作者:文華

每年的8月秋收季節,北大荒無邊的麥浪隨風起伏,波瀾壯闊,讓人歎為觀止。有人曾為麥收寫過一首歌,歌中唱道:“金色的麥浪連著四海的波濤,收割機張開巨大的翅膀,《東方紅》發出勝利的微笑。”如果老天作美,機器下得了地,那麼麥收很快就會結束。我是收割機手,坐在收割機的駕駛室裏,手把舵輪,看著拖拉機牽著收割機在麥浪裏行進,真是覺得威風十足。舵輪掌握著割茬的高矮,太高了有些麥穗會成了逃兵;太低了,進入穀倉的麥秸太多,影響脫粒的淨度,要恰如其分才行。小麥粒經過傳送帶送到糧倉,不一會,糧倉就滿了。我伸手拉直懸掛的小紅旗,這是卸糧的信號。停在一旁等候的大卡車見到信號馬上飛奔而來,開到收割機旁與之並行。我打開卸糧的閘門,圓滾滾的麥粒順著攪龍嘩嘩地流到車廂裏。那條金色的麥流像是從我的心中淌過,使我的心都醉了。那馬達的轟鳴聲,汽車的喇叭聲,麥粒嘩嘩滾動的聲音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曲豐收交響曲。我算是第一次感受到了種田人豐收的喜悅。

麥收時節,我最喜歡幹的是卸麥秸的活。收割機後邊掛著一個收集麥秸的草車。這家夥也是挺大的個,裏邊有兩個大扒手,是用來把麥秸扒平的。本來有自動裝卸的裝置,不巧這年環了。我隻得站在草車上,用叉子把麥秸弄平,等麥秸裝滿了,就得爬下去,用腳把門踹開,然後雙手要迅速扒住草車車幫,身子一悠就上來。如果動作慢了,就會跟著麥秸一塊被卸到地上。這活又髒又累,收割機尾部吐出來的不隻是麥秸,還有麥餘子、塵土,揚在臉上、身上,渾身刺癢極了。每天下班,衛生員都用蒸餾水給我們衝洗眼睛,滿身的灰土天天得用水洗。那時條件艱苦,沒有洗澡堂,但是北大荒有不少水泡子。幹完活,往裏一跳就行了。隻不過水泡子裏的水是死水,上邊熱,下邊涼。如果當時有照相機,真該留下個紀念。那時的我,除了牙是白的,臉和脖子都是黑的,演非洲人都不用化裝。嘴裏還少不了“芝麻鹽”。苦嗎?累嗎?這些全不顧了,豐收的喜悅讓我們忘掉了一切。“紙上得來終覺淺,緣知此事要躬行”,勞動的艱辛,勞動人民的情感,光靠書本上得不來。

青春歲月身為市政勞動者我第一次登上天安門辛述光

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正值而立之年的我,和許多青年同事一起有幸參加了毛主席紀念堂的建設。廣大市政職工日日夜夜艱苦奮鬥,頑強拚搏,終於向全國人民奉獻出精品工程——雄偉壯麗的毛主席紀念堂在天安門廣場巍然矗立。來自全國各地的群眾,爭相來到紀念堂,瞻仰一代偉人的風貌。為感謝市政職工的無私奉獻和辛勤勞作,有關部門特地優先組織我們登上天安門城樓參觀遊覽。

登上城樓,我的心情無比激動,昔日隻有國家領導人才能登上的城樓,今天我們普通的老百姓、整天與磚瓦灰砂石打交道的市政人也能在城樓上大飽眼福了。這張留影我已保存了將近四十年,它將給我終生留下不能忘卻的幸福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