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周恩來解救劉少奇之女

曆史鈞沉

作者:張寧據《黨史縱覽》倪良端

1938年春,上海、南京相繼淪陷。國民政府從南京遷到了武漢。時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副部長的周恩來,也到了武漢。

一天,武漢八路軍辦事處門前停了一輛黃包車,車夫坐在車把手上,吸著煙袋,像在一邊歇腳,一邊等活兒。

不多時,周恩來從門內走了出來,車夫上前問道:“先生,去哪?”說著,將煙袋往鞋底上磕了幾下。原來,這位車夫是中共秘密黨員。往鞋底上磕煙袋,是接頭的暗號。

周恩來向“車夫”點了點頭,走到黃包車前,坐上車,揮揮手,說:“走吧。”車夫掌穩車把,邁開腳步,向一條偏僻的小巷走去……

聽說劉少奇之女劉愛琴找到了,周恩來喜出望外

來到小巷深處,車夫放慢腳步,扭頭輕聲說:“您交給我的任務完成了。我已經找到劉少奇同誌的女兒了!”周恩來一聽,不由得喜出望外。

原來,大革命失敗後,劉少奇與夫人何寶珍因革命工作的需要,不得不與三個孩子骨肉分離。何寶珍不幸犧牲後,劉少奇與女兒劉愛琴完全失去了聯係,在白色恐怖的環境下,他一直無法尋找女兒,直到抗戰全麵爆發,國共合作建立了抗日統一戰線,國內的政治局勢趨於緩和。劉少奇終於可以尋找失散多年的女兒了,他將這件事托付給了在國統區工作的周恩來。

之前,黨組織費盡周折,終於查到了當初收養劉愛琴的那戶人家的地址,周恩來立刻將尋找劉愛琴的任務交給了這個車夫。有了地址,車夫很快就找到了那處房屋。但房屋已換了主人。現住戶告訴他:那家人已搬到江邊的棚戶區去了。於是,車夫又沿江邊挨家挨戶地尋找了一個多星期,這才找到了那戶人家。

哪知,一提起孩子來,孩子的養母立刻就號啕大哭起來。經解釋和安慰,養母才說:“家裏早就揭不開鍋了,孩子又多,實在無法再養活她了。也是為孩子有個活路,已將孩子賣給了漢口一個小康人家,做了那家的童養媳了,聽說那家人對她還不錯。”

車夫心裏一驚,立即讓孩子的養母帶他去找那戶人家,見見孩子,了解情況。

到了孩子所在的那戶人家,剛進院子,就見一個身材瘦小的女孩正在井邊打水。兩隻木桶有她半人高,瘦弱的她挑起來,木捅搖擺不定,不斷有水從桶裏晃出來,孩子的褲管已被水澆得濕淋淋的。當時是寒冬臘月,孩子穿著單褲單鞋,兩手凍得通紅,手上、耳垂上長了許多凍瘡……

孩子愣愣地望著來人,當認出她的養母時,立即“撲通”一聲,丟下水桶,跑過來撲進養母的懷裏。養母撫摸著她蓬亂的頭發,說:“跟你‘舅舅’走吧!他是來接你的。”可說什麼孩子也不跟車夫走,怯怯地說:“我不認識他,我不跟他走!我要跟你回去。”在這樣的場合,養母也不便把話挑明,便抹去孩子臉上的淚水說:“不跟他走,也行。”車夫和孩子的養母商量了一下,決定見見這家人的家長。

見麵後,養母對這家的主婦說:“孩子他舅還未見過這孩子,我們想接她回去住幾天。幾天後,我們就把她送回來。”主婦說:“孩子是我家花錢買來做兒媳婦的,看在舅舅的麵上,就讓她回去耍幾天吧。但一定要送回來喲,有些活還等著她幹呢。”

就這樣,劉愛琴被平安地帶回了養母家。

車夫向周恩來彙報後請示:“是讓孩子在養母家住一段時間?還是帶來?”

周恩來當即表示:不能留在養母家。沉默了一會兒,周恩來說:“孩子即已從人家家裏接出來了,如果養母和養母家人走漏了消息,會引來社會關注。如果孩子在養母家住久了,收養童養媳的那家前來要人或要錢,發生糾紛,會驚動當局。若查詢,極容易暴露其身份。萬一讓國民黨當局知道了,對孩子、對撫養過孩子的工人夫婦都不利。”最後,周恩來指示車夫:“你一定想辦法,將孩子接來辦事處。”

幾天後,車夫又來到孩子的養母家,要求帶走孩子。同時,代表組織和孩子的親人向他們表示感謝,還送了一點錢作為對他們的補償。臨行時,養母才告訴孩子:“你叫劉愛琴,這個名字,是你的生身母親為你取的。”

劉少奇失散多年的女兒劉愛琴就這樣被接到了八路軍駐武漢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