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另有隱情(1 / 2)

“左老,我看您就別賣關子了,跟我們說了唄!”諸葛雲齜牙咧嘴,想著王龍宇答應自己那五百萬年薪,這可指望今天這裏值不值這麼多呢!

“老爺子我都不急,你們年輕人急什麼。這樣吧!老頭我也不賣關子了,其實是這麼回事情。”左岸接著說道。原來,關於至寧元寶,從去年開始在遼北省境內,也就是原來古金國範圍內正在進行一項有關金國古墓發掘,據說這古墓群就是金國王室墓葬群。如果能從這裏邊找到衛紹王,也就是主持鑄造至寧通寶的那位衛紹王完顏永濟那兒再發現一兩枚跟今天見到的完整錢幣,那樣就有一個更好的價值判斷了。

為什麼?不都是說無論是古錢幣還是瓷器硯台一類,越是曆史久遠,越是孤品越值錢嗎?這兒怎麼不一樣了。這其實是有原因的,因為之前發現的至寧元寶,古泉五十珍上的記載中,存世僅有一枚折五型銅錢孤品,書體與北宋崇寧小平楷書相似。這樣的記錄顯然缺乏實物佐證,這樣對於現在王大少今天剛撿漏的至寧通寶來說,那可絕不是什麼好事情。因為即使能工通過現代科技手段知道這枚錢幣是兩宋金國時期的古錢幣,但是缺缺少出土多的錢幣作為證據。

這樣即使是將這枚至寧通寶轉讓拍賣,那價格肯定也是要大打折扣的。所以藏品,尤其是像存世極少的孤品,除非是有大量文字資料記載,或者是在曆史上存在過,哪怕是曇花一現,那都能稱得上是絕對的價值連城的。

而像現在至寧通寶這種,隻在史料中有聽說是衛紹王完顏永濟督造過。可現在連完顏永濟自己的史料都很缺乏,就更別說是他當時主持鑄造的錢幣了。

聽完這裏,大家也明白過來。如果金老的朋友他們能從金國古墓中再發現一枚相同或者是類似的至寧通寶,那現在手中這枚一定也會馬上價值連城。不然,頂多現在這枚至寧通寶也就價值十幾萬二十萬上下的樣子,稱為疑似古錢幣了。

不過即使是這樣,王大少對於今天的上街撿漏還是感到很意外的。尤其是聽說這些古錢幣是那個叫陳豐的攤主在他附近掏老宅子弄來的。思及至此,王大少心頭另一個主意終於也是計上心頭。

“爺爺,您看咱們要不要也下鄉去掏老宅子,幹回鏟地皮的夥計?”王大少問左岸道。

“這個……好啊!下鄉鏟地皮,已經是二三十年前幹過的事兒了,不過這些年下鄉鏟地皮,可沒以前的好運氣咯。”左老有些唏噓感慨道。

“那有什麼,有些鄉下老宅子,或者是聽說從土裏麵掏出來的老東西,我知道見過的可多的勒!”諸葛雲不以為然道。

“什麼?”

“快說話看,在哪兒,哪兒?”

一聽這話,左老跟王大少都有些激動。王大少甚至直接揪住諸葛雲的胳膊,好像擔心生怕是這家夥在胡謅的一樣。

諸葛雲沒料到兩人這麼大反應,尤其是王大少最近修煉強體異能,自身力氣也比之前大了不少,這一把按住諸葛雲的肩膀,硬是讓他連著嗆了好幾口氣才好下來。

“我說你能輕一點不,這樣非得被你給掐死的。”諸葛雲拍開王大少的手,揉著自己脖子道。王大少沒有理他,繼續問道:“快說說你見到哪兒這類老宅子老東西最多。”

“皖南!”

在連著被追問了好幾遍之後,諸葛雲口中終於緩緩吐出皖南兩字道。

“皖南,那可是明清時期徽商活躍的富饒之地,現在咱們見到的徽派建築,多半都是這時候徽商留下來的。”聽到這兒,左老點著頭,似乎是想到了什麼。

《徽州府誌》載:“徽州保界山穀,山地依原麓,田瘠確,所產至薄,大都一歲所入,不能支什一。小民多執技藝,或販負就食他郡者,常十九。”顧炎武說:徽州“中家以下皆無田可業。徽人多商賈,蓋勢其然也”。

徽商也就是徽州商人、新安商人,俗稱“徽幫”,舊徽州府籍商人的總稱。 徽商來自徽安省的徽州府,包括歙、休寧、婺源、祁門、黟、績溪六縣,即古代的新安郡。六縣之中,歙和休寧的商人特別著名。徽商在宋代開始活躍,全盛期則在明代後期到清代初期。中國曆史上的著名商幫,徽商皆處於貧困山區,種地無以生存。

這些地區,山勢崎嶇土地貧瘠,當地人不得已外出做生意謀業,所以才有了徽商這一有名的上邦。正因為徽商的曆史淵源,所以現在皖南一代,很多都還殘留著明清時期過去徽商繁榮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