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坦然接受,才能真正釋放(1 / 3)

長期壓抑情緒,感知神經就會變得遲鈍,甚至無法感受內心世界的細微變化。

喝下一口咖啡,老人看著我,“每個人都有感受幸福的能力,因為人體遍布敏銳的神經。掌握第三個真相,可以幫助我們鍛煉神經的感知能力。”

“現在,您能告訴我第三個真相嗎?”

老人肯定地點點頭,“第三個真相就是,感受情緒,釋放情緒。試著體會你的情緒,注意感受自己的感覺,體會其中的奧秘。”

“可是,如果是好的感覺,體會起來當然不成問題,如果是不好的……”我為難了。

“好的感覺是什麼?不好的感覺又是什麼?”

“好的感覺,比如高興、快樂、成功、充實等正麵情緒。相反,不好的感覺,比如悲傷、不安、憤怒等負麵情緒。”

“當你感受負麵情緒時,有沒有試圖控製或壓抑它們?當你壓抑負麵情緒時,你認為壓抑就能讓它們消失嗎?”

我搖搖頭,“不會,負麵情緒可能進一步蓄積。”

“沒錯。長期壓抑情緒,感知神經就會變得遲鈍,甚至無法感受內心世界的細微變化。結果,對快樂、充實、平和、舒暢等情緒也不再敏感,從而喪失體會真正幸福的能力。

反之,人隻有充分體會情緒,才會釋放情緒。舉個簡單的例子,有兄弟五人,有一天,突然遭遇事故,父母雙亡。年長的哥哥想:我必須挺住。

長期壓抑情緒,感知神經就會變得遲鈍,甚至無法感受內心世界的細微變化。

他拚命控製自己不要哭,在年幼的兄弟和姐妹麵前,他表現得如此堅強。

與他相反,弟弟妹妹們放聲痛哭,直到眼淚流幹。他們的悲傷情緒充分宣泄,過了很多年,孩子們漸漸長大成人,隻有哥哥留下了嚴重的精神創傷。你知道精神創傷這個詞嗎?”

我恭恭敬敬地回答老人,“知道。那些由於生活中遭遇較為嚴重的傷害事件所引起的心理、情緒的不正常狀態就是精神創傷,這種創傷可以一直持續較長的時間。”

“是的。那個長兄的情況就如此。每當和其他人分離時,他都覺得難以忍受,內心極度不安。甚至某個一直關照他的上司因為工作調動離開,他也會不安。

這種情況是因為當初父母亡故時,他的悲傷得不到充分發泄。未能及時釋放的情感對人的身心健康極為有害。在經曆當年的變故後,他始終壓抑自己不要回憶那些痛苦的感覺,所以,負麵情感蓄積,結果更為嚴重。”

聽到這裏,我插進一句:“如果釋放悲傷等負麵情緒對人有益,那麼,當孩子哭泣時,也應該讓他盡量哭出來,是嗎?”

“對待悲傷的孩子,應該讓他盡情發泄,盡情哭泣,盡量釋放,直到不哭為止。等孩子哭過後就和什麼也沒發生過一樣。”

每當智也哭泣時,我都會阻止他:“哭個不停的孩子沒出息。”遇到奈子發牢騷說“太辛苦了”“真沒意思”時,我的回答通常是,“積極點兒,別這樣。”我開始認識到自己對妻子和兒子的行為不太合適。處理和他們的關係過於的簡單與粗暴。

“你在公司如何處理類似情況?”老人問我。

“員工們告訴我:‘覺得不安’或‘沒有自信’時,我習慣於打斷他們,並一再強調,‘不要用消極的字眼’,‘要嚐試,你就能做到’。”

老人用異樣的語調調侃道:“像我剛才開玩笑那樣?”

我有些發窘,說:“您剛才的樣子和在公司的我挺像。不過我可沒您那麼誇張!”

“我在刻意表達一種戲劇化效果。但是可以肯定,剛才你沒時間考慮自己的想法。”老人笑了。

“是的。剛才和您對話時,我的精神全部集中在怎麼對您解釋,怎麼從您的逼問中解脫出來。根本沒空感受自己的心情是緊張還是焦慮……看來,可能員工和我溝通時,也一樣沒空考慮自己的想法。但是,我很難接受他們消極的表現。”

“那是因為你沒有正視自己的內心世界。當一個人不能正視自己內心時,他也無法接受他人的消極感受。比如,壓抑內心悲傷的人,也試圖壓抑自己去感受別人的悲傷。情感沒有好壞之分,不要因為感到悲傷、不安就遏製它們,應該盡量感受和體會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