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架鎮酒器:給葡萄酒安一個家(1 / 1)

酒窖中的酒架

葡萄酒是在儲藏過程中會呼吸會成長的尤物,那麼一個舒適的成長環境尤為重要:除了一個控製有良好溫度(10℃~12℃)和濕度(70%~75%)的酒窖,我們通常容易忽視的酒架也對葡萄酒的儲藏有著影響。如同自家書架一樣,酒架的考核標準也是諸如穩定性之類,與自家書架不同的則是,酒架是放在有特殊溫度和濕度的酒窖中。

酒架的材料有很多種,金屬、木頭、水泥、火山石等,各有利弊。金屬的架子容易搬運,價格不高,但是並不是都很穩定;木頭架子的缺點則更多,年久會變形乃至坍塌,最為嚴重的是引來同樣會攻擊橡木瓶塞的蠕蟲,而對於木材的相應處理又會帶來可能緩慢散發出來的味道。火山石和一種合成材料bois-ciment算是完美的酒架材料。一本專門寫給法國侍酒師的指南裏寫道,它們“輕便,有著穩定周圍環境的溫度和濕度的作用”,還可以定製澆築不同鎮酒器侍酒的拖酒模型——大瓶裝、半瓶裝,或者阿爾薩斯那樣細長的瓶子,價格略貴於傳統材料。

餐桌旁的酒櫃

酒窖中的酒是為了長時間存放,溫度應該調到10℃~12℃這樣的完美瓶陳溫度;餐桌旁酒櫃中的酒是為了盡快地喝掉,那麼酒櫃中的存放溫度顯然應該是侍酒時的合適溫度——影響飲酒質量的最重要因素可以說是溫度,那麼是否具備一個可以分不同溫度區的控溫酒櫃,是對一個餐廳侍酒質量的基礎評判標準。

總體來說,所有的酒的飲用溫度都不能超過18℃~19℃,而我們的室溫至少是20℃以上,所以那些在室溫下就被品嚐的葡萄酒,就總是不能夠被我們欣賞到本來的魅力。拿上一份法國飲酒適宜溫度卡,可以看到葡萄酒們的最佳飲用溫度已經被劃得這樣的細致:17℃是波爾多的列級酒,15℃是勃艮第的名莊酒,14℃是酒體飽滿的年輕紅酒,13℃左右就可以欣賞幹白中的名品,11℃是酒體輕盈的年輕紅酒,10℃是桃紅和新酒,大多數的幹白和香檳則在8℃左右就適宜飲用……幸好如今有了可有不同溫度區的酒櫃,來滿足不同酒的不同需求,讓餐飲業再沒了借口給我們奉上錯誤溫度的葡萄酒。

侍酒師每天早上的開場工作之一就是把今日計劃飲用的酒從地下酒窖搬到餐廳酒櫃裏,讓酒緩慢變化到適飲溫度,所以如果有自帶的貴重的酒需要在餐廳開瓶,也最好提前半天把酒送到餐廳,讓酒溫適度。另外,自家藏酒,若沒有地下室之類溫濕度天成的地方,倒也可以用調到11℃~12℃的酒櫃,時常關照一下濕度即可。

餐桌上的鎮酒器

無論是塑料的還是銀製的,鎮酒器就是一個桶,即使在慣於細分的法語裏也隻是叫作“桶-seau”,但是運用廣泛、作用重要:裏裝冰塊,保持葡萄酒清涼的溫度,算是葡萄酒在餐桌上的一個小家。

一支從酒櫃裏拿出來的酒,在21℃的室溫下,10分鍾便可上升1℃~2℃;倒在杯鎮酒器侍酒4 冰袋子裏則更是變化得迅速,於是有鎮酒器的用武之地。它的侍酒方式也有一套說法:首先一桶冰水加上一支酒的重量是需要被放在穩定的支架上的;其次要在鎮酒器下麵墊上一張餐布,以吸收滑落下來的凝結水分;最後在鎮酒器旁也需要一張餐布,沾著冰水拿出來的酒瓶子自然是需要擦一擦才能侍酒的,不過千萬別殷勤到把整個瓶子用餐布包起來,飲家顯然是有興趣看到酒標的。

鎮酒器自開始便另有裝飾餐桌的作用,自最古董的雕花銀器,到極具現代感的設計,一款漂亮的鎮酒器,也是酒客家居裝飾品之一。

2011年春,於勃艮第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