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節 愛動的“寶寶”7個月了(1 / 1)

小麗現在懷孕7個月了,寶寶越來越會動了。寶寶開始在肚臍上方,胃的附近,先是左邊頂頂,一摸就跑到右邊去了;剛換了手去摸,他又返回原處了。哈哈,寶寶越來越愛“逗”媽媽玩了。要不是前麵已經做過B超,小麗肯定還會幻想懷的是不是雙胞胎,或者是一個“人形章魚”,不然,怎麼有時感覺像是被一打小拳頭擊打?也許,這隻是寶寶在進行魔術表演呢,他用一對拳頭,再加上小膝蓋、手肘和小腳,跟你捉迷藏呢。最可氣的是有時候他,他竟然踩你的膀胱!每當抱怨的時候,孩子他爸就說:“你們倆要和平相處,不要打架哦!”腹中的寶寶越來越活潑。有時寶寶成天都在活動,胎動頻繁,而另一些時候他似乎很安靜,又讓人有點擔心。其實,胎兒也像我們一樣,既有“興奮”時,他們願意踢踢腳,也有“沮喪”時躺著放鬆放鬆。媽媽們一定要注意胎動,但是也不必太過擔心。從這個月開始,寶寶的胎動變得更有規律、更持久,準媽媽可以清晰地分辨出寶寶休息和活動的時間。此時的寶寶已經完全長好了,就像一個小人駐紮在皇宮裏,接下來的日子就是長長大腦、皮膚和脂肪。此時的他隨時都在動,準媽媽們能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孕育的小生命的一舉一動,真是美妙無比。

從第28周,小麗姐姐就告訴小麗開始每天數胎動,剛開始小麗還老大不樂意,會動就行了,為什麼還要計數呢?姐姐告訴小麗,關心腹中胎兒的人很多——準媽媽、準爸爸、外公、外婆、爺爺、奶奶,還有諸多的親朋好友,但是真正能第一時間感覺寶寶安危的隻能是準媽媽,準媽媽是自己腹中孩子最重要的監護者!姐姐還舉了個例子。2個月前值班時,一對夫妻急匆匆地走進了產科。孕婦焦急地說:“醫生快來幫我檢查一下,我下午肚子痛了,幫我看看是不是快要生了?”醫生馬上用多普勒聽胎心,可是整個腹部已經沒有胎兒的心跳。再做B超,也看不到那曾經有力的心跳,隻有一片寂靜。診斷結果:胎死宮內。然而,孕婦無法接受這樣的結果,她大聲地喊:“醫生,你是不是弄錯了?我寶寶昨天早上還在動呢,隻是比平時少了些。”醫生翻閱了這個孕婦的產檢記錄,赫然發現上一次產前檢査時間已經是3周前了,她沒有遵照醫囑一周檢查一次,記錄胎動的卡片上也是一片空白,隻有醫生留下的反複強調計胎動重要性的記錄。醫生還發現,這個孕婦曾經生育過一個腦癱兒,這次是準備多年才懷孕的。就是這樣一個高危孕婦,她卻忽視了最重要的胎動,錯失了搶救寶寶的機會。但是,結果無法改變,在離預產期僅有5天的時間,寶寶永遠離去了。這位媽媽如果在胎動減少的時候就及時來醫院,她的寶寶還是有機會得救的。

因為這個準媽媽的不幸,小麗開始認真計胎動。上班條件有限,她把數胎動時間安排在晚上。從外麵散步回來後,躺在床上或半靠在沙發上,雙手放在腹部,用紐扣做標記,胎動一次,放一粒紐扣在盒子中,如連續動幾下也算一次,1小時後,盒子中的紐扣數即為1小時的胎動數。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其他準媽媽可以按照這樣的方法,每天早、中、晚計數3次,再將3次胎動數加起來,乘以4,就得出12小時的胎動數,這樣就更安全了。如果自測胎動開始得早,自然而然會摸出一個常數,以此為標準自行監護胎兒在宮內的安危。

每個胎兒的胎動都有自己的規律,胎動的強弱和次數,個體差異很大,需要準媽媽仔細體會。

從懷孕7個月起,寶寶越來越愛動了,就要開始數胎動了。

在餐後臥床或靜坐計數,每日3次,每次1小時,動一下算1次,如果在短時間內動幾下也算1次。

每天將早、中、晚各1小時的胎動次數相加乘以4,就得出12小時的胎動次數。如果12小時胎動數大於30次,說明胎兒狀況良好。

如果每小時胎動數≤3次或胎動次數比平時減少一半,或胎動過於頻繁,應繼續數1小時,仍未好轉,應及時就診。

(胡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