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離預產期還剩最後2周時,我的脾氣變得越來越暴躁,我隻想盡快結束這馬拉鬆式的懷孕,這巨大的“皮球”讓我整夜不能安寐,體態臃腫,走路時像隻大肥鵝,而且腹部經常一陣一陣往上頂,胃脹的感覺不斷,估計我那可憐的胃已經被擠扁成一張紙了。這些倒還是其次,曾經極度渴望的“大眾關懷”此刻竟是這般惱人,不管熟不熟悉,隻要看見我就問:“哇,肚子好大啦,什麼時候生啊?”“怎麼還沒生啊?”天知道我有多渴望早點生啊!遲一天生多一天擔心害怕,腦子裏遊蕩來遊蕩去的就是“陣痛、分娩、難產、寶寶畸形”等。有天晚上夢到自己大汗淋漓,而努力生出來的竟是唇裂的寶寶,直接被驚醒。終於,老公頂著熊貓眼憂心忡忡地覺得我可能會先“精神分裂”了,他猶疑著提議第二天住院剖宮產去。
於是乎,第二天我們就奔醫院去了,找到了一直給我做產前檢査的醫生,透露了我們的境況和意圖,希望讓我住院。由於門外的“皮球大部隊”都“虎視眈眈”地等著產前檢査,醫生簡明扼要地向我講解了順產和剖宮產的利弊,以及我目前的狀況,並鼓勵我盡量放鬆一點兒。雖然沒有全記住,但我們還是安心地回家“蹲點”去了。有相同情況的準媽媽們,不妨和專業醫生聊聊。經驗豐富的醫生有時候會“一語驚醒夢中人”,讓你安下心來。
也許是我們生活得太幸福了,我們忘記了分娩是所有雌性哺乳動物都會經曆的過程,這是大自然賦予我們的使命,連狗貓這麼小的動物都能生生不息,我們怎麼會不行呢?而且現在的醫療設備如此先進,時刻監護你和寶寶,其實順產硬件已經擺在那裏,重要的是你的信念。就好像跑步,你若覺得自己跑不到800米,那你跑到500百米就會開始放棄,而如果你堅信自己能跑1000米,那800米自然拿下。
關於陣痛,電視劇情景那“驚天地泣鬼神”的“鬼哭狼嚎”直接把眾多孕婦嚇得意誌堅定地直奔剖宮產去了。雖然知道藝術多有誇張是劇情需要,可是這陣痛肯定不輕,所以要做好心理準備去迎接那長達11~12小時的陣痛。不過,現在的大多數醫院都有一項讓老媽都感慨“生不逢時”的分娩鎮痛技術,讓你不再經曆那種痛苦就榮登母親寶座。
所以,勇敢一點吧,看著身邊那些嬌小如斯,身輕如燕的朋友們都能穩穩地闖過這關,我怎麼會不行呢?這種信念一直堅持到後來的分娩過程中,不斷告訴自己一定能行,直至那聲清脆的啼哭宣告我的使命完成。我想對那些還沒經曆過或正經曆著的準媽媽們說:其實生孩子並不像有些人所描述的那麼可怕,隻要你充滿自信,相信自己一定可以!
分娩是一個正常的生理過程,是人類繁衍後代的自然規律。過度的焦慮緊張可以影響產婦情緒,使機體產生一係列變化,如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肺內氣體交換不足,致使子宮缺氧收縮乏力,宮口擴張緩慢,產程延長,胎兒宮內缺氧出現宮內窘迫。而且還會消耗她們的體力,使其對疼痛的敏感性增加,使大腦皮質神經中樞指令的發放紊亂,導致宮縮異常。
(李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