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斯特?巴納德是西方現代管理理論中社會係統學派的創始人。巴納德在管理學方麵的主要貢獻是,他把組織看做一個社會係統,這個係統要求人們之間的合作。巴納德的思想在古典管理觀點和人力資源觀點之間架起了橋梁。他在1938年出版的《經理人員的職能》一書,被譽為美國現代管理科學的經典性著作。這本書連同他10年後寫成的另一部重要著作《組織與管理》,可以說是巴納德管理學理論的代表作。巴納德認為,環境和組織對領導人影響極大,但領導人的個人品質畢竟是第一位的,決定性的。他提出作為領導人應該具備五個最基本品質:
1.活力和忍耐力
這是領導者應具備的基本品質。活力和忍耐力不應同身體健康混為一談。許多人身體健康,但缺少活力,缺少充沛的精力、機警的頭腦、能動精神或忍耐力。
反之,有的人健康不佳,甚至疾病纏身,卻有驚人的活力和忍耐力。活力和忍耐力有助於獲得難能可貴的經驗和知識,同時也是產生個人魅力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領導人有時需要長時間地連續工作,經曆緊張的時刻,缺少活力和忍耐力將意味著領導的中斷。
2.當機立斷
作出決定的能力是領導的重要因素。決斷有時被看做不恰當地使用權威,甚至與濫用權威相提並論,這是錯誤的。領導需要及時作出正確的決斷。猶豫不決,喪失時機,一環失靈,會影響更重要的決策過程,使整個組織的行動歸於失敗。
3.循循善誘
要說服人首先要有了解人的本事。這包括理解別人的思想觀點,設身處地考慮別人的利益和有關情況。
作為領導,如果缺乏這種素質,他身上的其他優點和特點也就很難得到充分的發揮。
4.責任心
責任心是領導人應具有的基本的、重要的品質。領導人是否具有強烈的責任心,對被領導者的影響極大。
馬馬虎虎、反複無常、不負責任的人很少能取得成功。
5.智力
當一個人已經具備充任領導的其他條件時,他的智能高低就顯得重要了,特別是在現代技術條件下。
可以預見,未來的領導人必須是在智能上勝任愉快的人。盡管如此,智能決不能代替領導者的其他品質。
我們不應該忽視智能的局限性。許多人智能超群,但作為領導人卻很不稱職。這樣的例子在生活中屢見不鮮。這些人處在領導崗位上時,常常表現得不負責任,心不在焉,不遵守時間,優柔寡斷,過分小心,麵麵俱到,下不了決心,不會說服人,脾氣古怪,不合群等等。
要點:
智力之所以放在領導諸因素中的第五位,列在活力、決斷、循循善誘和責任心之後,是因為許多重要品質如精力充沛、當機立斷的能力、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都居於非智力和下意識的範疇。領導人對自己是否具有這些品質也不很清楚,正如一個人,看不見自己臉部的表情一樣。但是,作為好的領導人,對於自己身上的這種品質又必須要有強烈的自我意識,這樣才能充分地發揮這些優點和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