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來看一個概念:投資回報。它原本是會計學概念,早期用來判定投資工廠或購買鐵路相關的成本是否合理,現在被廣泛使用在各個領域。投資回報的結果通常用百分比來表示,即投入產出比,簡單來說就是所投入資源的回報程度。
不誇張地說,所交往的對象,往往可以決定一個人的未來。因為時間就像一張網,把它撒在哪裏,都會收獲相應的東西。人們在交往對象身上必然要投入人力、物力、財力,這些付出將會得到怎樣的回報,取決於對方是怎樣的人。如果對方是能夠給人帶來好處、願意適時出手相助的人,也就是所謂的“生命中的貴人”,那麼我們自然可以更加順風順水。如果對方不求上進、品質低劣,相信和他們來往也不會有什麼益處。也許這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經濟學闡釋吧。
在商品經濟中,從事生產或出售商品不僅要求獲取利潤,而且要求獲取最大利潤,要想盡一切辦法提高自己的利潤總額。無論是任何行業或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才是經營的根本。在社會交往中,也不要忘了這個原則。在經營人脈的時候,你也要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與最佳化。具體策略當然有很多,但提高自己交際圈的含金量,無疑是條捷徑。
我們大多數人都是生活在一個既定的生活圈子內,留心看看自己的生活範圍,是不是在很長時間內都沒有什麼變化呢?既沒有增加新的朋友,也沒有新類型的社交活動?在這樣保守的環境下,還有什麼奇跡可言?還有什麼機遇可言呢?所以,一定要主動走出去,打入新圈子,讓自己換換環境。要知道,聰明的人都懂得讓自己在最短的時間適應新環境,並迅速抓住對自己最有幫助的人和最有力的機會。
1883年8月間的一個清晨,卡布裏埃·夏奈爾出生在法國西南部的小鎮索米爾。6歲時,她成了一名孤兒,被送進了當地教會辦的孤兒院。
多年後,當地有個名叫艾蒂安·巴爾桑的富家子弟與夏奈爾一見鍾情,墜入愛河。但夏奈爾不願長期住在偏僻狹小的穆蘭小鎮,她迫切想出去見見大世麵。於是,在20世紀初,巴爾桑把鄉下孤女夏奈爾帶到了世界大都市巴黎。
到了巴黎後,夏奈爾激動不已,外麵的精彩世界讓她感到新鮮無比。憑著女性特有的愛美的天性,在這五光十色、擁擠繁華的大都市中,夏奈爾發現了一片亟待開墾的處女地,那就是巴黎婦女們毫無時代感的著裝。她內心生發出一個夢想,要讓美麗的時裝裝扮這個都市,自己也決心當一名勇敢的拓荒者。可是她的男友巴爾桑對她的雄心壯誌既不支持更不理解,兩人為此經常發生爭吵,最後不得不分道揚鑣。
在陌生的巴黎,一個弱女子要想開拓一番事業是不容易的。在這關鍵時刻,卡佩爾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這個生性隨和、不拘小節、家境富裕的異邦人,非常支持夏奈爾獻身服裝業。
憑著強大夢想激發的力量,夏奈爾小試鋒芒便旗開得勝,這讓她信心大增。她邁的步子越來越大,大膽設計,自行縫紉,全身心地投入到服裝改革之中。經過不懈的努力,夏奈爾服裝店的規模一年比一年擴大。她在康蓬大街接連買下5幢房子,建成了巴黎城最有名的時裝店。
正如我們後來所熟知的,卡布裏埃·夏奈爾在世界時裝業中獨占鼇頭達60年之久,她自己也成了長盛不衰的時裝女皇。
如果沒有巴爾桑,夏奈爾也許還是一個孤苦的鄉下丫頭。如果沒有卡佩爾的幫助,她那不朽的美麗事業恐怕也很難成就。如果一百多年前這個柔弱的姑娘沒有主動並堅實地走出那一步,如今世界上缺少的將不僅僅是一個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