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節 80後如何逐步積累財富(1 / 2)

隨著“80後”逐漸步入結婚高峰期,越來越多的情侶已將“終身大事”排上了日程。每一對就要步入的戀人,即將麵臨的已不再是花前月下浪漫的約會,而是擔負起共同建設家庭,撫養孩子的責任,而負擔這些都需要建立在經濟基礎上。如何讓家庭財富得到快速積累,是新婚夫妻的必修課。因此,在有了“愛情宣言書”之外,製定一份家庭“理財規劃書”也顯得尤為重要。

許多“80後”成家後,雙方父母無論從生活起居,還是財政大權都依然照顧的無微不至。但專家建議,除夫妻雙方結婚後仍然保持典型“月光族”的消費特點外,還是應該把財政大權還給小兩口。結婚證明著一個人的成熟,可以讓小兩口對這個家庭更有責任感,讓他們自己主動去掌握一些必要的理財手段來穩定和壯大自己的家庭財務狀況。父母不可能伴隨孩子一輩子,讓這個小家庭自身具備更強的抗風險能力才是最重要的,父母在這個時候起到的作用也許就是在關鍵時刻簡單給予提醒和警示而已。

家庭理財就是把家庭的收入和支出進行合理的計劃安排和使用。當組織成一個家庭的時候,理財規劃就變複雜了,孩子的養育費、父母的贍養費、家庭的日常開支、自己將來的養老費、各種家庭保障等等。在進行規劃之前,先整理一下家庭財產,有多少存款、多少投資、多少負債、多少固定資產、多少流動現金,然後再製定理財規劃。

每個人在結婚之前都根據自己的收入、職業特點或投資風格來確定投資理財方式。但在結婚之後,這些影響投資組合的變量都會發生變化,所以這些剛剛組建的小家庭要適時根據兩個人的情況進行相應調整。

比如男方婚前已經積累20萬元資產,其中6萬元是投資於儲蓄或貨幣市場等收益率偏低但流動性較強的理財產品中,而女方也偏好穩健投資,將自己10萬元資產中的3萬元購買低風險產品。但在結婚後兩個人的資產是30萬元,其中9萬元為低收益產品,這對一個收入穩定的新婚家庭來說並不合適,將更高比例的資金投向收益較高的理財產品更適合這個新組建的家庭。

整合財產後,家庭總資產額基本已經確定,然後即可重新製定家庭開銷和投資規劃。開銷方麵,買房買車是很多新婚夫婦的首要任務。貸款購房的話,一般房屋貸款每月還貸金額,銀行要求不超過家庭月收入的50%,但建議控製在30%以內。沒有小孩的家庭,如果能把食物的花費控製在10%之內、置裝費用控製在10%之內,交通費用控製在5%,娛樂支出控製在10%,雜項支出控製在10%內。這樣一來家庭總支出為總收入的75%,每月可以留下25%進行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