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節 買保險的學問(1 / 2)

近幾年,隨著人們的風險意識逐步加強,購買保險的市民越來越多。通脹不斷“升溫”,股市又令人“捉摸不定”,保險成為市民理財加保障的一大選擇。然而,對一個家庭而言,買保險究竟要買什麼險種、買多少、買多久呢?

一般來講,保障金額根據家庭經濟情況而定,考慮的內容主要有覆蓋債務、配偶生活費、子女教育金及部分養老費用。通常保險金額的確定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是成本法,即結合自身的收入,每年拿自己收入的固定比例的資金來購買保險產品,投保金額確定其保障金額。一般來講,我們花自己年收入的10%為自己做一個年收入10倍的保障,是比較恰當和合適的。另一種是支出法,視家庭支出情況來購買保險,如三口之家一年的花費為10萬元,假如喪失收入來源,為保證家庭未來10年的生活在相同的質量下平穩度過,為找到新的收入來源提供足夠的時間緩衝,就可考慮購買一份保險金額為10年×10萬元/年=100萬元的保險。

目前的家庭大多是三口之家的溫馨組合,先給誰買保險,是每個家庭重要考量點之一。不少家庭出於對孩子的愛,優先給孩子買保險。“太保”一位姓石的營銷經理告訴記者,從專業抗風險的角度看,未成年的孩子不是家庭的經濟收入來源者,而購買保險的根本目的是防範風險,因此應首先考慮家庭的主要經濟支柱。而當家庭資金較充裕時,可根據風險的覆蓋,為每一位家庭成員選擇一份保險。實際上,每個家庭成員均有不同的保險需求,但保險購置是有一定次序的。一般人們在工作後,為自己買份意外險;結婚時夫妻雙方各買一份壽險,受益人互相寫對方的名字;有了孩子、添了房子後,買一份與房屋貸款金額相當、貸款期限相當的房貸險或定期壽險;人到中年,再購買大病保險和養老金。當然,買保險應該量力而行,最好能隨著經濟實力的增長、風險的變化不斷進行調整。

一般來說,年輕時投保保費支出較少,負擔也相對較輕,據相關測算,年齡相差1歲,每年保費可以少繳2%左右。而且年輕時身體健康,容易承保,還能幫助年輕人養成定期儲蓄的好習慣,到領取養老金時,則可獲取更充分的養老資金補充。商業養老保險提供的養老金額度應占全部養老保障需求的25%~40%,在擁有社會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購買保額在20萬元左右的商業養老保險比較合適。

有人說,一個人一出生的第一個行為就是哭,這就意味著人這一生一定會不斷遇到大大小小的艱難。人生的各個階段都會有不同的問題,我們總希望能夠有一個一勞永逸的方法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這顯然並不現實。但是保險卻的確可以針對各個階段的不同問題,解決當時的風險。

嬰幼兒期

(1)健康類險種

初生的嬰兒柔弱嬌貴,是父母愛情與責任的結晶。很多初為人父母者都希望能為這個小生命創造最好的生活環境,希望孩子能夠健康成長。而嬰幼兒期卻是疾病的高發期,新生兒黃疸、猝死症、腦炎、腦膜炎……聽起來很可怕的疾病,很多家長也絕對相信自己的孩子會遠離這些疾病,但事實上,這些疾病正是新生兒常見的危險!而由於年輕的父母們工作時間並不算長,結婚、生子自然也花費不少,可以用於支付保險費的資金並不充裕,優先為孩子考慮保費便宜而保障功能強的疾病保險就尤為重要!疾病保險的交費低,而保障可以延伸到孩子的整個人生,是父母送給孩子的第一份人生禮物!

(2)教育金類險種

當今社會,很多的家庭不願意生養孩子,以至於出現了很多的“丁克家庭”,而造成這種狀況很重要的原因是養育一個孩子的花費讓很多人望而卻步。據統計,一個孩子從出生到大學畢業,父母大致需要準備30萬左右的費用,其中教育費用占據了很大的比例,因此教育金保險也是嬰幼兒期應該著重考慮的項目。教育金保險屬於儲蓄型保險,相當於將短時間急需的大筆資金分散開逐年儲蓄,但是如果在一開始就完全按照以後所需額度交費,可能會給家庭造成較大的經濟壓力。所以建議在最初要依照家庭經濟狀況選擇適當的保費額度,不宜過高,隨著家庭收入的增多,可以考慮逐步增加,最終達到儲蓄目標。

青少年期

還本型儲蓄險種

孩子開始受教育後,雖然每年需要支付高額的教育費用,但由於已經早有準備,此外父母的收入也有了一定的提高,生活壓力得到了緩解。但幸福的三口之家仍然麵臨著風險。孩子畢業後的人生規劃成了父母擔心的大事。而現今社會“獨生子女症候群”造成很多的獨生子女沒有好的生活意識,無節製、無計劃的花費,讓很多家長頭痛不已。在這個階段,可以為孩子考慮投保還本型儲蓄保險。教育孩子有計劃、理財的意識。可以幫助孩子將每年的壓歲錢、零用錢投保適當額度的還本型儲蓄險,設計在創業期回收投資。讓孩子有意識為自己今後的立足社會創業早做準備,在投入社會後有基本的創業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