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自古便存在著貧與富之間的差異,可是,缺少財富的人可曾考慮過,是什麼原因使這種差距在世界上長久存在,又是什麼原因使得自己隻能屈身失敗者之伍,卻不能躋身成功者之列呢?當然,如果一個人甘願在貧困的生活中潦倒一生,那麼注定無法擺脫貧困的命運。可是,一些對財富懷有強烈渴望的人也無法擺脫貧困的糾纏,這又為何呢?實際上,失敗者要想成功會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比如,失敗者是否甘於貧困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因為如果一個人甘於過貧窮的生活,而沒有樹立一種勇於掙脫的意識,那麼僅僅懷有致富的想法是根本無法取得成功的。隻有做到從思想上敢於掙脫並將之付諸行動,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否則,隻能成為一名甘於貧窮的失敗者。
1·安於貧窮的人永遠隻能是一個失敗者
中國人向來崇尚“知足常樂”,從另一個角度講,如果能夠在紛繁複雜的生活中做到清心寡欲,也未嚐不是件好事。可是,如果一個人身處貧困卻不思進取,就不是一件值得鼓勵的事情了。
其實,很多人都不甘心在貧困中潦倒終生,但是,他們往往在有了夢想和目標之後因為無法實現而放棄,最後蜷縮在一個不被人注意的角落裏,並安慰自己安於貧窮,這不是清心寡欲,而是一種逃避,甚至是懦弱和膽怯、為自己找借口開脫的表現。
的確,幸福與否與金錢的多少無關。可是實際上,有些人卻無法改變自己貧窮的現狀。究其原因,是因為他們沒有恒心和毅力來改變自己貧窮的現狀。實際上,每個人都有惰性,如果一個人在固定不變的狀態下長期生活,那麼隻需要付出約一半的精力就可以處理生活和工作中的大部分事情。如此一來,惰性就會萌發,進而使人變得懶惰,不思進取。此外,還有一些人,他們有了致富的夢想,也有致富的目標並將它們付諸實踐。可是,當他們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遇到挫折的時候,就立刻變得心灰意冷,失去了執著的毅力和勇氣,最終安慰自己:“知足常樂,不如安心過這樣的生活吧!”還有一些人不甘心一輩子貧窮,立誌改變自己貧窮的現狀,雖然在改變貧窮的過程中遇到許多挫折和失敗,但是從不改變自己“脫離貧困”的初衷,最終做出一番大成績,成了令人羨慕的富人。
英國人大衛·布朗是一個貧苦人家的後代。他出生於1904年,他的父親僅僅依靠一間小型的齒輪製造廠維持生計,盡管收入微薄,卻是全家人的生存依靠。童年的大衛·布朗和其他窮苦人家的孩子一樣,始終不知道大量財富的概念是什麼。但是,布朗一家並不同於其他的窮人。其他的窮人總是安慰自己“就在貧困中過一生”,而布朗一家卻從來沒有停止對富裕的向往。盡管貧困已經令自己為生計費盡心思,可是父親卻是始終保持頭腦清醒。他清楚,窮人並不是注定要一生受窮,隻要想辦法積累財富,終究有一天會取得成功的。因此,父親始終沒有停止對致富道路的探索,可是收效甚微。這令父親多多少少有些失望,於是他將致富的夢想寄托在了兒子的身上。一方麵,他嚴格要求大衛一定要勤於學習和思考;另一方麵,他要求大衛·布朗每逢休息日就前往自己的齒輪廠做工,並且不給他任何特殊待遇。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和教育下,大衛在父親的工廠中磨礪了許久。漸漸地,大衛掌握了一些工業技術,同時養成了艱苦奮鬥的習慣,並且給自己樹立了遠大的目標。經過長期觀察,大衛發現,與齒輪製造業相比,賽車行業是一個更具有潛力的行業,他預感到,賽車比賽很快就會成為人們的流行娛樂方式。於是,大衛沒有將目光局限於父親的小型齒輪廠,而是將目標定在了賽車領域。
大衛希望能夠利用自己在齒輪廠積累下的業務經驗,在賽車生產領域闖出一項成功的事業,在世界占據一席之地。
於是,大衛克服了重重困難,成立了大衛·布朗公司,專門生產改良賽車。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他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並不惜花費大量的精力和金錢聘請專家和技術人員研究、設計。1948年,在比利時舉辦的國際汽車大賽中,布朗生產的馬丁牌賽車一舉奪魁。隨後,大衛·布朗的公司在一夜之間成名。在這之後,訂單像雪片一樣飛來。從此,布朗走上了成功之路。
布朗的經曆告訴我們,人生就像一個競技場,“致富”同樣是一次競技。一個渴望成就大事業、希望改變自己貧困現狀的人隻有樹立了正確的目標並且將它付諸實踐,才有改變現狀的希望。否則,你的最終結局隻是在貧困中終老,永遠不能體會財富帶來的喜悅感覺。隻有勇於向困難的目標挑戰,立誌改變自己貧困現狀的人才能夠走進別樣的生活。
五彩斑斕的世界對兩隻蝶蛹產生了強大的吸引力,兩隻蝶蛹透過薄薄的一層膜,好奇地觀看著外麵多彩的世界。一隻蝶蛹禁不住感歎:“世界太美了!我什麼時候才能夠飛出去,看看外麵的世界啊!”另一隻蝶蛹卻不讚同它的說法:“我才不想飛出去呢!前天,暴雨突降,蜜蜂和蝴蝶被暴雨打得狼狽不堪,它們拖著濕漉漉的身體,四處尋找可以藏身的地方。不管外麵的世界多麼美麗,到了天氣壞的時候,連個藏身的地方都沒有,這又有什麼值得羨慕的呢?”第一隻蝶蛹反駁道:“可是,相比之下,還是風和日麗的日子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