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落選

(求收藏和推薦!)

高嶽一邊進行著身體測試,同時也了解了自己目前的身體情況。

他上一次進行身體測試還是在半年前。

他記得自己那時候穿鞋的身高大概是191公分,比現在不穿鞋的身高差不多,明這幾個月來他又長了、公分。那時候測的原地彈跳是7公分,助跑彈跳是81公分,跟現在也隔了1公分和1公分。

臥推重量從最開始在體育館測試的65kg,增長到了現在的85kg;而且度也比之前更快了一些。

可以,通過這幾個月來的刻苦訓練,他身體各方麵的素質都有了明顯地提升。

測試完出來,高嶽從吳東北那裏也了解到了李鋒、馬亦俊的數據。

李鋒身高不錯,達到了公分,隻比全場最高的來自南區的一個打中鋒的隊員矮了三公分,但是其他方麵不是很突出。

馬亦俊的亮點在百米度上,排在第三名,比第二名的孫昊隻慢了秒。

兩人對自己的成績也沒抱太大希望,反而都是一個勁地鼓勵高嶽,認為高嶽這次鐵定能進省青隊了。

不過,高嶽心裏很清楚,作為他最大的潛在競爭對手田浩宇,身體數據同樣也是極為出色。雖然在臂展、度、彈跳上田浩宇不如自己,但在體重、力量方麵卻是勝了他,兩人在身體方麵差距不是很大,可以是不分伯仲。

上午的身體測試結束後,省隊安排所有試訓球員去食堂吃中飯。吃過飯,高嶽他們沒像其他隊員那樣去球場練球,準備下午的籃球技術測試,而是直接去了休息室。

這個時候把精神養好才是最主要的。

下午兩點,第二項個人技術測試正式開始。

個人技術測試,主要包括三個方麵,一是投籃,考察球員投籃能力,在場上罰球線外任意位置進行投籃,時限分鍾,後衛選手增加三分投籃;二是運球,考察球員運球能力,包括有有障礙和無障礙運球;三是戰術配合測試,考察球員對常見的籃球戰術的解讀能力。

第一項投籃對高嶽來算是駕輕就熟,畢竟這些日子以來他幾乎每都要投1個籃。

高嶽是組最後一個出場的,前麵幾名隊員基本功還算紮實,分鍾內投出了16多個球,命中率集中在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七十間。

輪到高嶽開始的時候,前麵手有點硬,連著投丟了個球,惹來附近幾個同組隊員幸災樂禍的笑聲。

不過很快,高嶽就找到了節奏,在後麵的投籃中揮出了平時的訓練水平。半個時,投出6個球,投籃度之快讓人咂舌。

而且命中率也非常高,過百分之八十,比第二名高出了1多個百分點,也讓那幾名嘲笑他的同組隊員啞口無言。

尤其在後麵的三分加投中,高嶽58投4中,將近7%的命中率,更是比第二名高出將近個百分點。

投籃的出色揮,讓高嶽在接上來的兩項測試中更加自如。全場過障礙運球,高嶽的度排在前幾名;在常見的戰術配合中,高嶽也非常出色地完成了既定的任務。

等到高嶽把第二項個人籃球技術測試全部測試完畢,剛才還在嗤笑他的那幾個同組隊員,都不知道躲到哪裏去了。

就這樣,第一的測試全部結束了。

在前麵兩輪的測試中,李鋒和馬亦俊的成績都不是很好,他們也很清楚自己這次試訓基本沒戲了。他們也就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高嶽身上,希望他能成為漢北一中曆史上第一個進入省青隊的隊員。

回到賓館,大家衝了個澡,就外出覓食了。吃完吳東北就早早地回來了,高嶽、馬亦俊和李鋒則繼續在街陶醉在大都市繁華的夜景中,一直浪到9點多才回到賓館。

第二舉行的是實戰對抗測試,考察球員在實戰對抗中的綜合實力。

這次對抗性訓練采取了試訓隊員分組對抗,名隊員根據各自場上位置情況,

被分為8個組,每組四人,兩兩對抗。

高嶽、馬亦俊和李鋒又被打散,分在三個不同的隊裏。

這種測試方法讓場邊的吳東北眉頭一皺,心裏不解道:“怎麼會用這種方法進行對抗性測試?”

用參加試訓的隊員進行分組對抗,這種方法看似簡單方便,卻存在著非常不利的因素。畢竟大家都是作為競爭者,組隊的四人不單要跟對麵四人爭奪勝利,還得跟同組的其他三人競爭。

這樣勢必會導致爭奪球的現象生。因為在球場上隻有掌握球權,才能有自己表現的機會。

但是,籃球畢竟隻有一個。

而結果恰恰正如吳東北所想,高嶽所在的那組,幾名隊員之間勾心鬥角的厲害,一門心思想著自己的揮,基本上屬於誰拿到了球,不是一個勁地往對麵禁區裏衝,就是飄在高位和三分線外麵浪投,打的毫無組織性。

高嶽的身高在隊裏打的是前鋒的位置,根本沒多少機會觸球,球一直霸占在那兩個一直飄在外線拚命投三分,基本上屬於防守黑洞的的個子後衛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