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實際的此刻,在你抬頭望星空的此刻,真正同時發生的事情是:太陽因熱傷風正在前往醫院途中;阿爾法星因4年前的香蕉皮事件摔斷了腿,現在還在進行康複訓練;織女星則在寫回憶錄,正在努力回憶很久以前摔破茶杯的故事。而這些,你此刻並不知道,需要等到以後才能看見。
這個情況捋清楚了,我們就進一步明白,所有映入我們眼簾的場景,隻是全部天體的光影場景。我們看到的,永遠隻是已經拍成並在播放的“電影”,並非所見即所得。越遠的天體,我們看見的是它越早期的光影。由於光的速度太快,我們的常識不大能夠理解這種延遲效應。現在考慮一下比光慢的聲音,比如雷電的情況。一個霹靂打下來,我們總是先看見一道閃電,然後才聽見一聲巨響。因為光比聲音傳播速度快。如果這個霹靂擊穿了我們的保險絲,那麼這個不幸事件發生的準確時間,一定是發生在閃電時刻,而不是聽到聲音的時刻。在宇宙空間,由於天體距離非常非常遙遠,即便是極速的光,也存在明顯的延遲效應。
現在回到剛才抬頭望星空的時候。假如沿著你的視線,用一張巨大的照相機膠片在整個宇宙全部場景裏切下一刀,在這張切片上的一切場景,就是你的“宇宙此刻場景”。隻不過,這是一張斜著切下去的“時間片”,越遠的地方,越往後斜,因為你隻能看到那裏更早的場景。
時間切片!明白了。
沒完,還有故事。這樣的時間切片也並不靠譜,它經常都要發生偏轉。布萊恩·格林在《宇宙的結構——時間、空間以及真實性的意義》第5章《冰封之河》中,討論了時間切片如何偏轉。以下內容是我所作的更加通俗的表述。
假設此刻,你往宇宙深處100億光年遠的一個星球上望去,那方有個叫丘巴卡的外星人(格林舉例引用的科幻電影角色)也往這方望來,你們四目相對。
這很不容易,要知道,你們雙方看見的光影場景,已經在你們之間傳播了100億年。就是說,你看見的,應該是那方100億年之前的情況,他看見的,也應該是這方100億年之前(對他來說)的情況。
咦,有點亂!如果上帝站在宇宙穹頂上,在你們中間位置觀察,他看到的是,不管什麼輩分,反正你倆同時互相看見了。現在,上帝在你倆之間放一塊時間切片,算作共同的“此刻”。
下麵,請丘巴卡蹬上自行車,以時速10英裏動起來,情況將發生微妙變化。
如果丘巴卡是離你遠去,那麼,你這方的光影場景,將需要更多一點點時間才能傳播過去,就是說,他將看見你更早一些時候的情況,對不對?這一點點錯位,經過100億光年超長距離的放大,就變得非常明顯了:他將看見你150年之前的情況,那時你還沒有出生。時間切片向你的過去偏轉了,他的“此刻”,實際是你的150年前。有關推算過程比較糾結複雜,此處略去。
如果丘巴卡調轉自行車朝你而來,同理反推,他將看見你150年之後的情況,那時你的後輩子孫都長大了。時間切片向你的未來偏轉了,他的“此刻”,變成了你的150年之後。
荒唐!你肯定會說:無論他看見什麼,現在、此刻,我在讀書,他在騎自行車,這個是鐵打的事實。我們這邊尚未發生的事情,遠方的丘巴卡怎麼可能看見呢?是的,但這裏需要強調和重申的關鍵問題是:大家看到的和談論的,都不過是光影場景!